刚直的北宋名相寇准:得遇明君却最终晚景凄凉( 五 )


边关告急 , 朝廷不断收到来自北方的战情文书 , 有时 , 紧急文书一天多达五封之多 。寇准却将文书扣下 , 每天对酒当歌 , 若无其事 。真宗得知寇准这一状态后 , 下令召来寇准询问究竟 。寇准说:“陛下若解决边患 , 倒也不难 , 只要您御驾亲征就可 。”
宋真宗可不是一个善决断、有勇气的君主 , 对于寇准的建议 , 他不知该如何回答 , 下令群臣讨论 。朝中奸臣王钦若、陈尧叟乃南方人 , 他们各自建议皇上南迁到自己的家乡 , 以避敌 。当真宗将王陈二人的意思转达寇准后 , 他佯装不知谁的主意 , 不点名说道:“谁为陛下画此策者 , 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 , 将臣协和 , 若大驾亲征 , 贼自当遁去 。”最后在寇准的执意请求下 , 宋真宗决定北上亲征契丹 。为搬开王钦若这个绊脚石 , 寇准举荐他出镇河北大名 。
当北宋士兵听说当今万岁亲自来征讨侵略者时 , 精神振奋 , 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然而随着战事的发展和真宗銮驾的远行 , 天生胆怯且又无主见的真宗在一帮大臣的鼓动下 , 竟然不敢再继续向前甚至产生了休战的念头 。当此之时 , 辽国掌权者萧太后也向北宋发出了议和的建议 。这正中宋真宗的下怀 , 他不管寇准如何苦谏 , 执意要求派遣使臣 , 与辽使商讨议和之事 。受宋真宗派遣 , 曹利用代表北宋 , 前去辽营 。真宗曾当面对曹利用讲 , 只要辽国同意撤兵 , 北宋方面可答应每年赠与辽国银两一百万 。
为了尽量挽回北宋的面子 , 将北宋的负担降低至最低限度 , 曹利用出发之前 , 寇准将他单独召入营中 , 对他说:“虽然皇上那样讲 , 但你去谈判时 , 所谈银两不得超过三十万 , 若超过此数 , 皇上不杀你 , 我也要取下你的头颅!”
后来曹利用与辽国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 双方规定:约为兄弟之国 , 宋真宗年长 , 辽圣宗称其为兄;以白沟河为界 , 双方撤兵;宋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 , 开展互市贸易 。这个条约 , 对于北宋来讲 , 的确是将损失降至了最低限度 , 这个结果是相当难得的 。当然 , 这个结果的出现 , 若论首功 , 非寇准莫属 。

错用奸佞 客死异乡
寇准耿直甚至自以为是的性格始终是他仕途多坎坷的原因 。寇准为相 , 往往“用人不以次” , 这令同僚颇为不悦 。尤其是当他因澶渊之功而被加官以后 , 朝官更是多有嫉妒他之人 。不久 , 在王钦若的挑拨之下 , 宋真宗又免去了寇准的相位 , 并将其外放 。直到王钦若等小人被免官后 , 寇准才在宰相王旦的建议下 , 重新回朝任职 , 此后他又担任中书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等要职 。
天禧三年(1019年) , 宋真宗因风疾无法理政 , 刘皇后趁机把持朝廷大权 。寇准秘密与真宗交谈 , 建议由皇太子摄理国政 , 并“择方正大臣为羽翼” 。真宗表示赞许 。但二人计划遭到泄漏 , 在刘皇后、丁谓等人的操控下 , 寇准被罢免相职 , 并被授予虚职太子太傅 , 封莱国公 。之后在丁谓的挑拨下 , 朝廷将寇准一贬再贬 , 寇准最后竟然在年过花甲之后客死异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