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的板甲到底有多重靠吊车上马是真的假的( 二 )


16世纪末,德国盔甲大师安东·佩亨豪瑟尔接下一个大订单,是萨克森选帝侯克里斯汀一世的夫人索菲亚找他为选帝侯打造12套藏青色花纹盔甲 。这是其中一套半身甲,盔甲下沿覆盖到一半的大腿,重量只有14公斤 。这一批盔甲最终并未能全部完成——1591年9月,雇主选帝侯就先死了 。
这套1600年前后的意大利北部骑兵板甲,和过去全身板甲相比省去了铁靴子,脚和小腿不再被甲胄覆盖,以便骑兵们使用更受欢迎的马靴 。这一形式被称作3/4甲,在防护面积上和古代其他盔甲——比如中国传统重甲相当,重21.6公斤 。
英国人长期以来既没有大型的盔甲工厂,也没有出名的板甲大师,喜好骑士比武的贵族们用的板甲一直依赖从欧洲大陆进口 。不过这个事情到16世纪前期终于改变了——对骑马比武有狂热爱好的亨利八世上台了 。当上国王没几年,亨利八世就在格林尼治宫设立了一个盔甲作坊,研发英国自己的板甲 。不到一年,英国人的板甲就诞生了,这种盔甲被称为格林尼治板甲,相比欧洲的盔甲,格林尼治甲从外观上就显得厚重许多,而且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套1590年的格林尼治甲重达32.3公斤 。
从十几公斤到32公斤,这个区间基本囊括了各种主流板甲的重量,若是对甲胄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板甲并不沉重,和其他类型的许多盔甲相比甚至还显得略轻,而那些盔甲的防御能力却还赶不上板甲 。那么,别的类型的盔甲,比如中国的盔甲都有多重呢?
中国盔甲有多重?
汉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铁甲时代,由于许多汉代王侯贵族墓地的发现,汉代甲胄也随之出土不少,使得人们可以了解到汉代盔甲的分量 。比如汝阴侯墓中随葬有一卷铁甲,为半身甲胄,头盔已经残缺,剩余的甲片就重达20.2公斤 。呼和浩特二十家子古城的西汉铁甲和广州南越王墓铁甲比较简单轻薄,重量分别为11.14公斤和9.6公斤 。然而和上面的板甲半身甲不同的是,这些甲所用甲片薄,基本平均只有1mm厚,而不像板甲平均厚度在1.5mm以上,而且同样是上半身的甲胄,这些汉甲却均不含胳膊部分和头盔 。
上图是满城中山王汉墓的铁甲复原形象,虽然中山王的甲片厚度也只有1mm,但编织较密,甲片重叠,防御力和精细度都比南越王墓铁甲或二十家子古城铁甲要高 。当然,重量也要高不少,这样一个不含头盔,不防御胳膊和脖子的鳞甲,已经重达16.85公斤,比萨克森选帝侯克里斯汀一世那上半身全面防护的板甲还要重 。
广州明代铁甲是在广州城建中偶然发现的,出土时仅为一批堆在一起,部分有连接的甲片 。在通过对比明代雕像和画作甲胄进行复原后,得到了上图这样一个甲胄样式,从防护面积来看比起汉代铁甲已经有所进步,不过依然没有两臂和头颈的防护,重量约为11公斤 。
汉以后甲胄文物相关研究较少,但文字上还是留有一些记载甲胄重量的证据的 。比如《明会典》记载“青布铁甲每副用铁四十斤八两,造甲每副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明代一斤合现代590克,24斤约合现代14公斤,大抵就是前述复原的明代铁甲再加一个头盔的分量,相比半身式板甲,重量相当 。
宋代甲胄目前缺乏实物研究,不过《宋会要·舆服6之28—29》中这样记录——
“枪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五十八斤一两至五十三斤八两”;
“弓箭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五十五斤至四十七斤一十四两”;
“弩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四十五斤半至三十七斤一十两” 。
宋代一斤合现代633克,换算下来,即使是按最轻来说,也要枪手甲36.8公斤、弓箭手甲34.8公斤、弩手甲28.8公斤 。远比全身板甲还重,即使是厚重著称的英国格林尼治全身板甲也要略逊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