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一位对母亲至亲至孝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 。提到汉文帝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儿子开创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但在这位大汉皇帝的身上,还有一个特别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就是他对母亲的孝道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是刘邦的姬妾,她是秦朝时一个叫薄生的人与原魏国王室女子魏媪所生的私生女,父亲死后,她随母亲住进魏王魏豹的宫里 。有一天,一个叫许负的人,看见年幼的薄氏顿时惊呆,低声告诉魏媪:“此女乃生天子相!” 。可是这个预言在薄氏早年的生活中,根本就是不着边际的混话,她和母亲魏媪先是作了刘邦的俘虏,后来又被送到皇宫里的纺织房当织女,生活既辛苦又缺乏安全感 。后来她因为长得比较漂亮,有王室女子的气质,很意外地被刘邦发现并纳入后宫,但刘邦的女人实在太多了,所以只得到过刘邦一次召幸 。
【汉文帝刘恒:史上唯一载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可就是这一次,薄氏竟然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她唯一的儿子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可母子二人并未受到刘邦的宠爱,但所谓“福兮祸兮”,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反倒成了母子二人的福气,不但因此躲过了嫉妒成痴的吕后的迫害,还极其意外地捡到了皇位的大便宜 。直到此时有关薄氏大富大贵的预言才算真正实现 。
可没想到,刘恒登基后,母亲薄氏却卧病三年 。此时,刘恒身为皇帝,伺候母亲的琐碎事情,他大可不必亲力亲为,但刘恒依然故我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汉文帝刘恒却打破了这句话的铁律 。三年中,他每天都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母亲身旁,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为此,他也成为让中国人传颂至今的“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孝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为母亲尽人子之道 。直到公元前157年,他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 。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反复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不但做到了生前尽孝,就连死后都不忘对母亲尽孝道 。
汉文帝的尽孝理念除了体现在对母亲端汤奉药的“私孝”上,还体现在他对待天下苍生的态度上 。文帝登基后发的第二道圣旨“就是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等内容,充分表达了他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思想 。他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 。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的物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 。”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 。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汉文帝还做了一件为成全孝道而废除酷刑的大好事 。据说,汉文帝时期,有一个叫淳于意的读书人,为人正直,他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作同事,竟辞官改行当了一名医生 。不料行医的过程中,他医治病人时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被告误诊害死人命 。按当时的法律,淳于意当判“肉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或在脸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一足 。淳于意无奈准备受刑,可他有一个极其懂事又孝顺的小女儿淳于缇萦,竟自告奋勇要替父受刑 。她随父亲一起赶到长安,并托人写了一份材料,转到了皇宫里 。很凑巧,这份希望能替父受刑的材料,还真落到了汉文帝的手里,文帝立刻就被小姑娘的孝行所感动,当即就召集大臣研究并发布了废除肉刑的政令 。
- 大汉朝史上一代贤后卫子夫:出身卑微以德服人
- 历史上的高力士:一心辅佐唐玄宗反对弄虚作假
- 晋朝史上的美男子裴楷:死前惊现异兆的玉人
- 历史上的韩信和项羽:究竟谁才是有妇人之仁?
- 历史上唐朝疆域达到什么程度世界上排第几
- 历史上的卢俊义曾贫困潦倒住的茅草屋还漏水
- 历史上最漫长的报仇周期竟然用了一百五十多年
- 李世民到底长的是什么样的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 谁是古代历史上最孤独而饱受争议的改革家?
- 史上最悲情的老佛爷慈禧:从秀女到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