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的儿子被流放高丽后的悲惨生活:陈理之死

西元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而死 。他的次子陈理,被大将张定边等人送到武昌称帝,那年,他才十二岁 。到得第二年,朱元璋军攻武昌,陈军丞相张必先被常遇春抓到,绑于武昌城前 。城中人一见,天哟,最厉害的人都被抓了,咱们还抵抗个啥啊?人心浮动之时,又有陈友谅的旧属罗复仁来招降 。打又打不赢,那就降了呗 。反正,投降的多了,也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啊 。
话说这朱元璋,对自己的功臣们,毫不手软,对陈理,却还是很温柔 。先是封了归德侯,又让他在京城居住 。但这陈理,说懂事吧,也懂事,还是记得自己也当过皇帝,也享过富贵,现在寄人篱下,很是不爽;而这,又正是他不懂事之处 。你一俘虏,没要你命,就算是很仁慈了,还有其它想法做啥?不知道感恩,却还时不时口出怨言,这也太不懂事了吧?
好在朱元璋不跟他计较,说,这估计是有人蛊惑,他还是小孩子啊,不必跟他过不去 。话虽这样讲,为免后患,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朱元璋把他送以了高丽 。还送了些绫罗绸缎给高丽王,要他善待陈理 。
但他们有没照朱元璋说的做呢?
据朝鲜史料记载,明建文三年,也就是1401年,闰三月十八日,李朝太宗李芳远赐给陈理一些田地 。两年之后,又赐了一名婢女及米豆;再过一年,赐米四石,酒十瓶;再过四年,陈理病死了,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 。
一些田地,是多少,不知道 。但米和酒以及死后的纸,还是有记载的,这都是用手指数几轮就能数出来的数啊——实在太寒碜了,他的生活,过得实在太惨了 。
但转念一想,他本质上,其实就是个囚徒而已,能在远离大明宫廷之处活到五十七岁——虽是苟且偷安——好歹,没死啊——真想死,真想殉他的大汉,跳河跳海上吊割脖,都是可以的嘛——可见,他还是想活,明朝让他活了这么久,够本了 。
强大的陈友谅为何会败给朱元璋?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 。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
陈友谅本来以打鱼为生,过着清贫的日子,后来做了元朝的一个小官,生活好了一些,但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不久就投奔了徐寿辉的起义军,造起反来 。
以狠毒著称的陈友谅很快就从一个小小的文书攀升为军中的重要将领,成为起义军的二把手 。
掌握了徐寿辉的军队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优秀的战斗素养,一鼓作气,攻占了很多城池,一时间成为江南最强的起义军首领 。
紧接着,陈友谅找机会除掉了碍眼的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汉 。
其实,陈友谅称不称王对朱元璋并不重要,因为他早就认定了陈友谅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迟早要拔除的眼中钉 。
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下游,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上游,两军对垒开战的局面无法避免,但朱元璋就是耗着不打,因为朱元璋的上千条战船都是些破旧的渔船,不利于水军的发挥,如果在水上开战,面对陈友谅的坚固战舰和凶猛海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
然而,世事难料,由于一个突发之事,朱元璋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 。
朱元璋的部下常遇春俘虏了陈友谅三千人,并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激怒了陈友谅,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无敌舰队,浩浩荡荡地兵临朱元璋的城下 。形势紧急,朱元璋赶紧召集谋士们开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谋士们的建议是要么投降,要么逃跑 。只有刘基一言不发,朱元璋看他满脸严肃,将他请入内室 。刘基对朱元璋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朱元璋问刘基该怎么办,刘基分析说,陈友谅为人焦躁,不能正面冲突硬碰硬,只能采取伏击战术,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