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随曹操以后,荀彧更是尽忠尽责,为操出谋献策,推荐人才 。在他的心目中,助操打败群雄,获得胜利,就是为汉天子扫除乱军,平定天下 。也就是说,助操乃是忠汉 。但他这一想法错了 。曹操最初在讨伐董之时是有匡佑汉室的想法,但随着他对汉廷现状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其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他的政治野心也就进一步膨胀,并不满足于仅为人臣,而是希望自己也能称王天下 。可是荀彧的想法却从未改变过 。他认为操兴义兵是为“匡朝宁国”,理应“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所以当董昭等人说曹操应进升爵位为国公,赐予他象征朝廷威仪的九锡时,这位忠实的汉臣便立即说出了“不宜如此”的话 。曹操“由是心不能平”,二人从此失和 。曹操此时已充分地认识到他的这位“子房”与他并不是同道中人 。他绝不能让这样一个一心为汉室的人留在自己的身边 。可见,荀彧被曹操逼上绝路,正是由于其忠汉思想为曹操所不能容而铸成的悲惨结局 。
三、荀彧率直的性格特点也促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荀彧是一个待人率直、讲求原则的人 。这一性格,从《三国志·荀彧传》中不难看出 。这样的性格使得荀彧能伸展才华,为曹操所重 。每当曹操有何疑难之处询求荀彧的意见,或荀彧自己认为有何不妥时,荀彧都直言不讳地向曹操进言 。在反对曹操进爵国公之前,荀彧所进之言多未触怒曹操 。他也因此排除阻碍,将正确的谋略进达曹操;而曹操也倚重荀彧,屡建奇功,终成霸业 。
然而,这样的性格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荀彧在曹操进爵国公、加九锡之事上,仍表现出直率与坚持原则的一面,以“不宜如此”直接回绝董昭,自然招致曹操的嫉恨 。如果他能隐忍不发,而像董昭那样与世沉浮、像贾诩那样“权以济事”,明哲保身,一味地迎合曹操,兴许还不至于遭此劫难 。试想,像荀彧这样聪明的人会不知道曹操的想法吗?肯定不会,况且他还亲眼目睹了曹操是如何对待祢衡、孔融等名士的 。但是他那种坚定的信仰和坦诚率直、讲求原则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像董昭、贾诩之流,随波逐流,而是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就导致了他被曹操所逼,未能善终 。因此,荀彧的这一性格特点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 。
四、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处事观直接导致荀彧的人生
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处事观早在他起兵以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孙盛《杂记》记载道:曹操在逃奔途中,因误认为吕伯奢家人图害己,因此杀死吕氏一家 。但当他后来知道自己错杀以后,竟然“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在此之后,他这种荒诞的处事观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所加强 。比如他诛杀孔融、处死华佗、赐死崔琰、罢免毛玠等,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的这种处事态度 。而荀彧之死,也与他的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紧密相关 。本文来自历史大全网
荀彧作为曹操手下的一号谋士,“行义休整而有智谋”,又“好推贤进士”,其功劳是时人有目共睹的,曹操对此也感受颇深 。但对这样一位在当时曹营中德高望重、立功无数的谋臣,当触犯到自己切身利益时,曹操照样不会有丝毫手软 。当得知荀彧反对自己进爵魏公时,曹操认为荀彧有负于己:他给了荀彧身份、地位、名望,自己的好事却遭到荀彧的阻挠;既然你荀彧对我不义,就别怪我曹操对你不仁了 。从事实来看,曹操最后干脆地“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并给荀彧送去一空食品盒,示意一场空,使荀彧忧惧自杀而死 。可见,曹操最后对待荀彧的态度仍然是其一贯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处事观使然 。
- 假如韩信拥兵自立汉朝将会出现另一个三国鼎立?
- 无崖子为何不传功给苏星河?
- 历史上不娶年轻貌美的女子只娶寡妇的传奇皇帝
- 三国第一女间谍貂蝉用了哪些手段迷倒董卓?
- 三国土豪张飞为什么曾被刘备骗光钱财?
-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梁子翁简介
- 揭秘:在小说水浒传中的第一花痴是何许人也?
- 三国名将赵云并非蜀国五虎将:其主要功绩在后期
- 揭秘三国好色第一人差点因女人而丢性命
- 武林外传中燕小六都干过什么事情竟然让看过该剧的人都对他心生一丝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