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绝后:谁以史上太监身份被任命为顾命大臣?( 二 )


为了帮扶张居正改革,冯保严格约束部属,尽一切可能为张居正行事开绿灯,不惜自贬以为张居正保驾护航 。据时人沈德符记载,冯保约束亲属、下属颇为严苛 。他的侄子冯邦宁在长安仗势欺人,张居正犹豫不知该如何处理,便把皮球踢给了冯保 。冯保不顾私情,杖责冯邦宁四十大板,并将其革职 。为保证变法的顺利开展,张居正曾请求冯保“裁抑其党,毋与六部事”,冯保同样做到了 。冯保的做法惹恼了他的党羽,那些头面宦官从此渐渐“怨居正”,并“心不附保” 。在张居正丁忧问题上,冯保坚定地支持夺情,以防止张居正去权而导致变革流产 。中国古代奉行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规范,官员在朝为官,父母去世,必须要去官而守孝三年,以显示孝顺 。按照传统思维,一个人对父母不孝,也必然对君主不忠 。去官守孝是为“丁忧” 。但凡事都不可绝对化,若离开某位当行丁忧官员便会出大变故,此种特殊情况之下,可免除丁忧,是为“夺情” 。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老父亲病逝 。在明中期,官员夺情几乎已不存在,也就是说,不论多么重要的政治角色,只要需要丁忧,其必须践行之 。张居正身为首辅,理当做出表率 。但当时的变法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反变法势力也伺机对改革派进行疯狂反扑,情势根本不允许张居正去职丁忧 。而张居正本人也希望朝廷准许他夺情 。自古忠孝难两全,他欲以一番宏伟事业来提振大明,并也藉此告慰亡父之灵 。据《张文忠公全集》所载,翰林院编修吴中行见张居正希翼夺情而借天象骂其为“忘亲贪位者” 。这使张居正左右为难 。关键时刻,还是冯保站出来,帮助张首辅解决了困惑 。《罪罹录·张居正》记载,冯保力主张居正夺情,他的劝说令张居正感觉到“身退政必纷,更费补救” 。最后鉴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冯保的坚持,李太后与皇帝两宫决定挽留张居正,以使其安心主持变法活动 。张居正是如愿了,可冯保的处境却更加困难 。那些反对派纷纷把口水唾向了冯保的头上 。身为空前的宦官顾命大臣,冯保亦关注幼小皇帝的成长与成熟 。张居正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自命帝师,教育起小皇帝来自然游刃有余 。而冯保则在日常行为上规范万历,促其茁壮成长 。
作为冯保的保护伞,慈圣李太后对皇儿不仅有“慈”,还有“严” 。有了太后的支持和庇护,冯保在小皇帝面前也显得颇为神气 。他“内倚太后,外倚居正”,万历见了冯保都有几分胆怵,就像以往正统皇帝呼唤大太监王振为“先生”一样,万历也避冯保之名讳,尊称其为“大伴” 。万历在宫中与小宦官们玩耍之时,只要一见到冯保的身影,便立马“正襟危坐”,抓紧收敛起调皮状 。宫中有两个小宦官很受小皇帝宠信,名日孙海、客用 。孙客二人经常在夜晚引导万历游乐嬉戏,冯保发现此状后,将其上禀李太后,等于去告皇帝的状 。李太后不仅切责万历,还令其长跪于地以反思己过 。
有一次,张居正向小皇帝进献白莲和双白燕,也被冯保以“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为由拒绝 。对于冯保的良苦用心,万历皇帝是不可完全理解的,直觉告诉他张居正和冯保联合束缚他,使他圣威大减,这为万历以后惩治冯张埋下了伏笔 。尽管冯保政治立场坚定,但也热衷于聚敛金银财宝 。御用监的采购物品他敢往自家搬,就是籍没罪犯的家产,他也会先过一遍自己的法眼,把最值钱的据为己有 。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当时就藏在冯保的私人宝库中 。就连张居正,都会不时差儿子去讨好冯保一番 。万历皇帝曾多次赏赐牙章图像于冯保,上面刻有“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等,以示优待与宠信 。仗着皇帝与内阁首辅的尊重与敬奉,冯保骄横之态也频频显露 。到最后,竟达到了“即帝有所赏罚,非出保口,无敢行者”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