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认识数据编码,探究计算机中数据表示( 二 )


在活动二中 , 基于学生已有的二进制代码的学习基础 , 设置了一个“解密”活动 。学校德育处根据评选要求 , 对每位参选“学校之星”的学生计算出一个分数 , 这个分数会和之后的网络投票结果根据不同的权重折算并合在一块 , 即为学生的最后得分 。最后根据分数 , 由高到低评选出十名“学校之星” 。为了评选结果的保密性 , 学校对评分结果进行了加密 , 请各小组拿到结果后解密 , 以便进行最后的统计工作 。在完成项目时 ,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 , 不仅包含ASCII码表、中文字符的处理方法 , 还应附上各种数据编码方法 , 以方便学生探究使用 。由于中文编码较多 , 可只提供与课堂相关的部分编码内容 , 以提高解密效率 。在展示环节 , 除了让学生交流完成活动时遇到的问题 , 还要适当引导他们发现新的问题 , 如带小数点数字的编码 , 中文汉字为何要占用两个字节 , 为什么字符有这么多不同的编码方式等 , 将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探究中 , 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
第二个课时 , 计划用两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声音和图片数据的基本编码方式 。
在活动三里 , 按照学校要求 , 每位参选学生要录一段一分钟以内的音频作为参赛宣言 。可是收集的音频质量参差不齐 , 有的噪音很大 , 有的声音模糊 , 有的文件很大不利于网上传播 , 除去录音设备和环境因素 , 请学生探究哪些参数会对音频文件大小与音质产生影响 。活动开始 , 学生选择一种音频编辑软件 , 如或Cool Edit Pro软件 , 新建一个WAV文件 , 设置采样频率为44.1kHz , 量化位数为32位 , 声道数为2(立体声) , 录制一段声音 , 并将其保存为“录音1.WAV” 。保持其他参数不变 , 修改采样频率为11. , 并将文件另存为“录音2.WAV” 。比较两个文件的大小及音质 , 将结果填入表1中 , 并分析原因 。模仿上述做法 , 分别探究量化位数和声道数对音频文件大小及音质的影响 。
通过表1能发现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对声音质量和大小的影响 。但怎样了解采样频率和量化两个概念这个难点呢?为此 , 教师给每个小组一张声音波形图 , 让学生在上面自己画采样点 , 然后根据量化位数 , 标出刻度线 , 将采样点按近似的方式标记到幅度极数上 , 最后选取其中几个点转化为4位二进制数 。经过这些步骤 , 学生能将采样和量化两个概念直观展示出来 , 更易理解 。这个活动后 , 学生可以把这些影响音频质量的因素告知参选学生 , 让他们重新录制音质更好的参赛宣言 。
活动四里 , 学校要求参加“学校之星”评选的学生上传照片 , 可收集的照片大小和质量大有区别 , 排除摄影技术和环境因素 , 请分析哪些参数会影响图像的大小和质量 。小组成员利用收集的校园图片 , 选择软件 , 将这些图像文件统一处理为相同分辨率和颜色深度的BMP文件 , 然后改变其图像分辨率和颜色深度 , 观察其对图像呈现效果和文件大小的影响 , 并记录到如上页表2中 。再对比转化前的JPG和转换后的BMP图片大小 , 分析图片文件格式对图像文件大小的影响 。通过记录 , 学生能直观感受到这些因素对图像大小和质量的影响 , 再结合学案给出的图像数字化过程 , 分辨率、颜色深度等复杂概念变得直观、生动 , 更易被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