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氏三姐妹的留学岁月:宋氏三姐妹留学故事( 三 )


如果说宋美龄是因为年龄小 , 而在威斯理安颇受关注的话 , 那么宋庆龄则是因为她娴静美好的气质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两朵姐妹花 , 一朵是灿烂的雏菊 , 一朵则是香味悠长的百合 。在师友们的印象里 , 宋庆龄是三姐妹中最爱思考的学生 。她非常用功 , 从不漏掉任何一门功课的作业 , 她的同学霍莉黛认为她是一个“既有学问又有理想的学生” , 而她的老师称赞说:“在整个班上 , 她写的作文是最好的 。”她还担任了威斯理安校刊的编辑和哈里斯文学社的秘书 , 并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 , 如《留学生在中国之影响》(1911年11月号)、《二十世纪中世界最大事件》(1912年4月号)、《近代的中国妇女》(1913年9月号)等 , 这些文章都反映了她在学生时代关心中国革命、关心妇女命运的进步思想 。当辛亥革命胜利后她接到父亲寄来的五色国旗时 , 她立即把墙上的清朝龙旗扔在地上 , 并高呼拥护共和的口号 。而直到这时 , 校友们才惊奇地发现 , 这样一个端庄温柔的少女竟然一直是一个热情洋溢的革命拥护者 。
宋庆龄在威斯理安结交了许多好友 , 还经常去朋友家中做客 , 美国南方人的热情好客以及欢乐文雅的家庭气氛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在1913年毕业国后 , 还保持与朋友的通信 。后来 , 每当她遇到校友会格外兴奋 , 时常共同回想起在学校的美好时光 。
尽管她毕业后再也没有回过威斯理安 , 但她一直惦记着培养了自己的母校 。1925年 , 她向母校捐款500美元发展教育 。在接见美国客人的时候 , 她常问起母校的情况 , 并托友人给学校带去礼物和问候 。至今 , 1976年她送给威斯理安的中国织锦还挂在校友会陈列馆中 。
三、宋美龄:卫斯理和威斯理安
一般地说 , 在一些书中 , 出现的“卫斯理”大半都是指Welleslee College(即卫斯理学院) , 之所以会产生卫斯理和威斯理安纠缠不清的迷雾 , 多半是因为宋美龄 。正是因为宋美龄在卫斯理和威斯理安这两所学校都学习过 , 所以就有人理所当然地把她的求学经历笼统地归于在卫斯理学习 , 并将与卫斯理毫无瓜葛的宋霭龄和宋庆龄都划到卫斯理学院的门下 。
小小年纪就跟着姐姐出洋留学的宋美龄 , 在美国呆了足足有10年、接受了全盘的美国教育后 , 人们常常会记起她初回国时的那句话 , “只有我的脸才像个东方人” 。在以后的岁月里 , 即使她重新融入了中国社会 , 但身上仍打着很深的美国烙印 , 这也是南北两所精英女校共同教育的成果 , 一所是她和姐姐们共同生活过的威斯理安 , 另一所则是让她获益终生的卫斯理 。
宋美龄对威斯理安的感情是溢于言表的 , 在这里她度过了快乐的少女时代同时 , 宋美龄还是个调皮捣蛋的女孩 , 经常破坏学校的规矩 , 用各种花招逃避惩罚 。老师们在悉心教育她时也包容了她的淘气 , 尤其是校长夫人 , 给了她母亲般的关怀 。她在这里掌握了一切在上大学前应该具备的知识;更因为年龄较小 , 所以更快地适应了这里和学会了语言 。到了1912年 , 她正式地成为威斯理安女子学院的学生 。
宋美龄原本可以像两个姐姐一样 , 成为这所女校的第三个中国毕业生 , 但是当宋庆龄1913年毕业回国后 , 家里人决定让她到马萨诸塞州求学 , 以便由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哥哥宋子文就近照顾她 , 她转入了后来美国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 。作为“七姐妹”院校之一 , 卫斯理就坐落在“常春藤”哈佛的旁边 。正是在这里 , 宋美龄显示出了她非凡的才华 。她在卫斯理主修英国文学和哲学 , 同时对各种知识有着相当广泛的兴趣 , 她选修了天文学、历史、植物学、教育学、英文写作、圣经史和演讲 , 还粗通一点法语和音乐 , 会演奏钢琴和小提琴 。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 , 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和社团活动 , 喜欢游泳和打网球 , 三年级时她还加入了卫斯理历史相当悠久的T.Z.E社团 , 在那里与高年级学生一起研究音乐和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