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令人敬佩的七位母亲( 三 )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继位,为高宗 。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 。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停当 。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 。岳飞拜别母亲,又嘱咐了妻子,这才上马进京去了 。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 。他们把岳飞骗进京,诬他谋反,下在狱中 。审讯中,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赫然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 。但邪恶猖獗一时,岳飞终被害死于风波亭 。可是,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飞的美名却千古流传 。
四、孔母
历史上关于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鲜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商朝灭亡后,大哥微子被周封为宋国的国君,微子启死后,微仲继位,到孔子父亲一代,已是十五世,孔父在鲁国只是一名武士 。孔子母亲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孙子 。据说孔子的父亲当年娶母亲的时候年纪已经是六十多岁,而颜氏女则不满二十岁 。因为年龄相差悬殊,在当时不合礼仪,故有《史记》中记载“野合”之说;有说在野外合欢,按此说法,孔子为私生子 。孔子约三岁时,孔母带他离开鄹邑,到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当时家境相当贫苦 。
孔子的外公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 。外公的直接传授,使孔母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 。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子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 。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孔母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 。孔子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子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 。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子,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 。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跟别的老师去念书) 。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 。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 。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 。正是有着这种母子情深的依存关系,才有了《礼记·檀弓》里故事的发生: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的办法 。按常礼,殡当在寝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殡母于外,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怪而问之,孔子便可借机打听父墓之所在 。后来问于邹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亲葬于防,然后使父母得以合葬 。
五、欧母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欧阳观是一个小吏 。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