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四人 , 都是当时最有才华的作家 , 不过四人皆死得离奇 。关于王勃的死 , 有溺水和溺水惊悸而死说 , 有卒年二十八和三十五说 , 有死于南海和吴越说 。不过无论怎么说 , 王勃命运多舛的一生虽是短暂 , 但却十分光彩 。
王勃 , 字子安 , 绿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 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有名的才子 。他的祖父王通是隋初著名的学者 , 号“文中子” , 叔祖父王绩是隋末唐初的著名隐逸诗人 。王勃六岁能文 , 九岁时阅读著名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 , 竟能写下洋洋洒洒十卷本的《汉书注指瑕》 , 指出书中的不少错误 。十四岁时 , 诗文已经写的很出色了 。青年时代 , 王勃就“迫乎家贫 , 道未成而受禄” 。他出仕以后 , 曾任虢州参军 , 后又因事两次废官 , 一生郁郁不得志 。
王勃是一位才学兼备的青年诗人 , 写过很多学术著作 , 在诗歌创作上 , 他和那些同时期的宫廷诗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其代表作品 , 是脸炙人口的五言小诗 ,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琅琅上口且意味深长;骈文则以《滕王阁序》为世人所传诵 。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说:“(勃)尝以龙朔初载(661年) , 文场变体 , 争构纤微 , 竟为雕刻 。糅以金玉龙凤 , 乱之朱紫青黄 。影带以徇其功 , 假对以称其美 。骨气都尽 , 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 , 用光志业……遂使繁综浅术 , 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 , 失金汤之险 。积年绮碎 , 一朝清廓 。”从这段评论中可以看出 , 王勃对“龙朔初载”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持的反对态度以及他在诗歌革新领域里取得的初步成绩 。
【王勃之死悬疑:到底其是坠海身亡还是因病而死?】 长期以来 , 关于王勃死因、遇难地、卒年的传统说法 , 认为他死于坠海 , 落水地点在南海 。这个说法来源于新、旧《唐书》的有关记载 。《旧唐书》说王勃因为奔赴交趾探亲而死于上元二年(675年):“(勃)坠水而卒 , 年二十八 。”而《新唐书》中则记为“渡海溺水 , 悸而卒 , 年二十九” 。根据《新唐书》推算 , 王勃死于上元三年(676年) 。
与王勃同时代的诗人杨炯也验证了此说 , 他所撰写的《王子安集序》中也认为王勃死于上元三年 。因此 , 长期以来 , 人们对此普遍接受 , 深信不疑 。然而 , 有人认为此说颇为可疑 。
有学者经过自己的一系列考证 , 指出了新、旧《唐书》以及杨炯序言中是错误的 , 并且考证出王勃应死于文明元年八月(684年) , 享年35岁 。同时还考察到王勃的《三月上巳祓禊序》中 , 有“永淳二年(683年)暮春三月 , 迟迟风景 , 出没媚于郊原”的记载 , 知这年王勃仍在世 。其时祓禊的地点应该在江南 , 可证明王勃晚年还在江南度过了一段为时不短的隐居生活 。
有人曾看到过罗振玉校勘辑录的日藏本《王子安集佚文》 , 是戊午年(1918年)的木刻本 。内有附录文一篇 , 题为《自没后彭执古孟献忠与诸弟书》 , 这是王勃写给“王六贤弟”的书信 。王勃共有排行六人 , 王劝排行第六 , 故而名为王六 。王劝也是一位颇有文才的青年诗人 , 《新唐书》是这样夸奖他的:“生子如是 , 可夸也 。”彭执古等人的慰问信中说道:“岂谓贤兄长逝 , 化为异物 。笔海绝流 , 词岑落构 , 梁木其坏 , 吾将安放 。下官等慷慨耿介之士 , 薛萝泉石 , 过大梁而想侯赢 , 登九原而忆随会 。潘黄门之沼 , 无复琴尊 , 孟尝君之池台 , 空余风月 。伤心已矣 , 如何如何 。”因此可知 , 王勃之死是出于“自没” , 即自己沉海而死 。
- 历史解密:鲁迅之死是否和他的日本医生有关?
- 贤妃徐惠之死:唐太宗去世后徐惠为何选择殉情?
- 朝伏皇后之死其实是奸雄曹操设计的又一场冤案!
- 历史悬疑:诗仙李白为何给他的次子取名颇黎?
- 盛宣怀如何设毒计打垮胡雪岩?盛宣怀与胡雪岩之死
- 华佗之死是冤杀?大不敬是其被杀的主要原因
- 郦食其之死:汉高祖刘邦手下死的最惨的谋士
- 晁盖之死揭露了梁山集团内部的惊天黑幕!
- 之死靡它的解释之死靡它的出处及用法
- 洛神甄宓之死婆婆卞夫人是幕后推手?甄宓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