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起义军领袖李顺的生死迷局:两说法相隔30年( 二 )


上述故事在《宋史·吕夷简传》中也有相同记载,就是说元禧年官府所抓捕的李延志,御史台审讯的结论是假李顺,为这事御史吕夷简与枢密使王钦若之间还产生过争执和矛盾 。然而陆游《老学庵笔记》却说:“及真庙天禧初,(李)顺竟获于岭南,初欲诛之于市,且令百官贺 。吕文靖为知杂御史,以为不可,但即狱中杀之 。人始知舜卿所奏非妄也 。”陆游的文中并没有捕捉到的是“假李顺”之含意,吕夷简的“以为不可”应是不可公开杀害之意,因为早在淳化五年,朝廷就宣布李顺已处极刑,此时若再“诛之于市”,无疑是不妥的,,但可以秘密杀害,所以“即狱中杀之” 。那么,《长编》与陆游哪个正确呢?不过它至少证实了李顺的确没有在淳化五年成都攻破后被官军俘杀 。
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说:仁宗景祐年间,有人报告李顺尚在广州,后被巡检使臣陈文琏捕得,年已七十多岁,推验正身,乃真李顺 。于是用囚车押送京城,复审此案,皆得实情 。朝廷因平蜀将士功赏已行,李顺也早已宣布斩首,所以不欲再公布此事,只在狱中暗中处死李顺,赏陈文琏升官二级 。还说:文琏是泉州人,与自己认识,文琏家有李顺案卷,本末甚详 。李顺虽失败了,人们还颇怀念,所以李顺得逃脱三十余年 。
沈括治学较为严谨,有人还说他富有科学研究精神 。他所处时代也较南宋诸书作者离李顺生平为近,且又称认识逮捕李顺的巡检使臣,估计沈括还可能看见过文琏家的有关案卷,否则不会说得如此凿凿有据 。20世纪30年代,张荫麟先生就明白肯定沈括之说,指出:“盖沈识案中主要人物,而陆游但凭二百余年后父老之传说耳 。”因此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都倾向于沈括之说,就是主张李顺死于北宋景祐年间(1034一1038) 。
近年,也有学者认为陆游的“天禧说”更可靠 。一者,沈括说李顺得逃脱三十余年,而从景祐元年上溯到淳化五年,足有四十年 。二者,二人所记都从广州捕得嫌疑犯,押送京城后在狱中秘密处死,远离四川数千里外的广州,是不会在二十年时间里出现两桩李顺案的,估计是一件事记成两个时间 。此假设如能成立,那天禧说较为可靠,当时吕夷简任知杂御史,王钦若为枢密使 。如到景祐年间,吕夷简已为宰相,而王钦若早己作古 。三者,《长编》所记是朝廷所玩弄的欺骗手段,意在以伪乱真,障蔽人们的眼睛,好把真相隐瞒过去 。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宋真宗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一面否认捕获真李顺,判此案不过为诬告,故布疑阵;一面阴险地将这位农民领袖秘密杀害,所以李顺应死于天禧元年(1017) 。
上述“天禧说”中,三十余年与四十年之差,并不是什么大疑问,关键是其一事二记之推测是否有理?为什么在二十年时间内,广州就不能发生一真一假两桩李顺案呢?总之,天禧说抑或景祐说,哪个更可信?似乎仍然难以下结论 。
【宋朝起义军领袖李顺的生死迷局:两说法相隔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