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没有立朱棣为储君呢他们的性格不是很像吗

得说朱元璋打下江山真的不容易 。首先,他没有背景,一个放牛的,从军后遇到贵人提拔,一步一步打下了天下 。有人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忘本,杀害和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实际上,你看看朱元璋的身世就明白了,他有多少个担心啊!他觉得每个人都比他强,所以,他当了皇帝,却不能安心 。晚上经常做噩梦,于是,他想起了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做法 。可他的手下不是赵匡胤手下,此招不一定能灵啊!于是,决定狠心,在庆功楼摆酒席 。
朱元璋终于把这些功臣清理的差不多了,为自己执政清楚了障碍,也为太子朱标日后继位,铺平了道路 。得说大明初期,虽然百废待兴,但在朱元璋的治理下,一切都走向了正轨 。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已经六十有五的朱元璋,心情舒畅地准备把自己的基业交到太子朱标的手里 。可后宫传话来说朱标病了,而且饮食不进 。这让朱元璋很是惶恐!这怎么能行呢?于是,给太医下令,一定要治好太子的病 。并向民间寻找高手来给太子治病 。
可治疗了半个月,朱标的病情还不见好转,而且已经病入膏肓了 。没过几日,朱标归天了 。享年三十七岁 。朱元璋万分悲痛,因为他不仅失去了儿子,而是下一任皇帝 。更主要的是,新的太子,或者储君用谁呀!这个是他最头疼的事儿!儿子倒是不少,那一个能肩负起治国的大任呢!那个有朱标的仁厚和聪慧呢!短短几天,朱元璋须发皆白 。而且眼睛已经有些模糊 。一切都表明,儿子朱标的死对他打击太大了 。可愁也没有用,得安排自己的接班人啊,自己是时日不多了,如果安排不好,那是会出大乱子的 。以往朝代的经验告诉他,弄不好就是血雨腥风 。
所以,在太子朱标去世后,一向勤政的朱元璋,竟然停朝七天 。这七天他就是在想储君的问题 。该用谁呢?大臣们也知道朱元璋还有这个心病,就主动给出建议 。特别是近臣李善长说:大儿子去世了,可以立二儿子 。这个,朱元璋摇头说不行 。
按理说,古代都是嫡长子制度,老大没了,自然要到老二的 。可主要却说不行 。这让大伙不敢言语了 。老二秦王朱爽,被确定藩王后,在陕西西安,此子比朱标要差许多 。再往下是晋王,他比秦王还不如,就没有人提他了 。倒是老四燕王被翰林学士刘三吾提上一嘴 。“陛下,若论能力,燕王可担此大任!”朱元璋眼睛睁大,看了刘三吾半天,也没有表态 。这可让大家没法说话了 。实际上,谈论太子之事是个非常危险的话题,弄不好就就连累自己 。于是,大家都不言语 。
在古代继承皇位有几种办法,第一是兄终弟及,就是哥哥没有了,弟弟继上 。这个在宋太祖这里就是,他去世后,弟弟赵匡义接替了哥哥当了皇帝 。可朱元璋没有兄弟来继位,那就谈不上兄终弟及了 。还有一种情况的“让贤” 。就是把皇位让给有能力的人 。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都在动乱时期,让贤不让孱 。三国时期刘备差点把还我给诸葛亮,可诸葛不接受才让刘禅继位 。现在是和平时期,天下太平这个自然不能考虑 。再就是嫡长子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是古代传承下来的制度,自然好处很多 。可以避免因为继承问题引起了诸多祸端,这也是下边子嗣都认可的事情 。可朱元璋头疼就在这里,他的长子朱标已经不在了 。
实际上,有人提议让燕王朱棣接替储君之位,朱元璋心里为之一动 。不错,他觉得这几个儿子中,最像自己的就是朱棣了 。英勇威猛不说,还雄才大略,关键是还心狠手辣,比自己过而无不及!是个合适人选 。可在朱元璋心里走一趟后,就不行了 。为什么说不呢?第一,这是和平时期,不需要英勇威猛,自己已经够狠了,杀了那么说功臣,自己已经深深地后悔了,现在他需要一个仁慈的皇帝,实施仁政 。这一点朱标最合适了,可惜他不在了 。还有一点,他不是嫡亲 。就是说,他不是皇后所生的儿子 。而且生他的是外族妃子 。史料没有记载,根据各种迹象判断,他是母亲是李朝高丽人 。这个让朱元璋狠忌讳的 。更主要的是,一旦立他为储君,另外几个藩王肯定不服,那就容易出现想西晋时候的天下大乱的局面,这是朱元璋最不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