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诗中的不尽忧伤:其可能患有心理疾病( 三 )


元和五年(810年),李贺赋成《十二月乐辞并闰月》共13首,应河南府试成功,并被选拔去长安应进士考试 。但因当时有一些偏见,认为李贺其父李晋肃之“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根据礼法要避讳 。虽然当时名噪朝野的韩愈写了《讳辩》为其辩解,但终无济于事 。这件事使李贺不仅仅是失去了一次进士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对他的人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贺并不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离开母亲之后,他茫然不知所措,孤僻、自尊,使他对周围人缺少亲和性 。虽有韩愈提携,他也把韩愈作为靠山和保护人,但当韩愈进谏也不能帮他时,他彻底绝望了,且这种绝望影响着他一生 。他开始了厌倦和颓废 。《出城》一诗中道:“雪下桂花稀,啼鸟被弹击 。”李贺像一只受伤的小鸟何等凄凉,不得不返回昌谷老家 。
元和六年,他仕途有了转机,离家去长安担任奉礼郎一职,但此官职位低下,只是负责宗庙祭扫时的赞礼 。这个官职对傲岸而自尊的李贺来说,前途根本没有什么改变,却反而加重了性格中凄苦无奈的成分 。在职三年,他几乎中断同所有人的来往,他过着“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的闭塞忧愁的生活 。
在李贺人格发展过程中,自卑与自大同时左右着他,他力图求得平衡,但始终没能达到 。他病态的心理特征导致他这段时期的作品充满失望、悲怆、愤怒、伤感、凄凉的意味 。他一生仕途境遇蹭蹬,孤傲风流而外表奇丑孱弱多病,这些都是导致他精神人格趋往消极方向的因素 。他的诗中感伤透视着他对人生消极的思考,但对社会却采取逃避的方式,骑驴索诗材,晚上回来秉烛夜作,过着与世隔绝的消极生活 。他用诗歌表现自己的苦涩,在诗中自为地投入一种煎熬,用诗来弥补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
病态的人格使李贺成了一个苦闷的诗人,他的诗歌主题,就是抒发内心的苦闷,他的诗具有凄苦的感情色彩和磊落不平的抑郁愤懑之气 。病态的李贺,写出的诗歌有人欢喜有人骂 。有人将其比美于杜甫诗,赞誉为“唐《春秋》”;有人认为李贺诗的核心是功名利禄;有人认为李贺的诗中全是鬼魅世界;评价最低的认为李贺诗描写的是肉欲与色情,“内容是什么也没有的” 。仁者智者,所见各不相同 。有位专家说,后人学李贺诗,“学其神者活,师其形者死” 。也许这是对李贺最恰当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