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点来看 , 崇祯帝很合乎一个好皇帝的标准 。这也正是人们所常称道之处 。再加上他不好声色 , 所以不少人就认为他不应该是个“亡国之君” 。
另外 , 崇祯帝平时生活比较节俭 , 一次在御座讲课时 , 崇祯帝里衣的袖口偶尔露到外面 , “袖微损” , 崇祯就悄悄地将破损的袖口往里边塞了塞 。一个讲官看到了 , 便奏道:“衣之敝虽过于位 , 然美德也 , 何必讳?”
最后 , 他铲除了魏忠贤这个大太监 , 为百姓与官员除了一害 , 此举使天下人心大快 。无论当时还是后世 , 这件事都是崇祯帝最可称道之处 。
在他死后 , 受到了士大夫、对手及史家等各方的同情 , 李自成就说他“君非甚暗” 。历史往往是这样 , 不管他生前有多少可非议之处 , 而自杀可以算得上是“悲壮”、“惨烈”的死 , 都足以博得同情和好感 。因为历来在亡国之际 , 少有君主“死社稷”的 , 于是 , 他被称颂 , 甚至连清朝皇帝顺治也对其认可 , 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皇帝 , 他之所以失败 , 就是因为用人不当 。
但我们似乎忘了一件事 , 崇祯杀了魏忠贤 , 却在后期依旧重用宦官 。而他重用宦官的结果是 , 宦官临出宫时在柱子上写道:此处不留爷 , 自有留爷处 。
如果崇祯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 , 怎么会有如此混账的太监?他给了他们那么重的信任 , 换来的却是当了太监的孙子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 , 他确信大势已去 , 但又不肯就这样把大明江山交给已经逼近北京的农民军 。他找来大臣李明睿 , 问对策 。
李明睿让他屏退左右 , 然后走到他面前 , 小声并郑重地说道:“如今之计 , 只有南迁 , 除此之外 , 别无他法 。”
崇祯很颓唐 , 叹息一会道:“此事关系重大 , 怎可轻言 。爱卿常读史书 , 难道忘了当初我祖先(英宗)被瓦剌劫持 , 又兵临京城 , 有人建议南下 , 结果被万人所唾骂 。难道你想要我也被万民唾骂?”
李明睿笑了笑 , 不语 。崇祯又道:“不知天意如何?”
李明睿道:“天命是与皇上站在一起的 , 请皇上不要犹豫 , 尽快决断 。”
崇祯想了一想 , 轻声道:“其实我早就有南下之意 , 但朝中臣子无人附和 , 所以才到了这步田地 。现在 , 你和我都有此意 , 但外边诸臣不从 , 该如何是好?此事重大 , 你要保守秘密 , 不可轻泄 , 否则 , 我诛你三族 。”
李明睿明白 , 崇祯帝是担心外臣反对 , 而影响自己的“明君”之名 。但到了该年的二月份 , 农民军已经逼近京师 , 并向他下了“最后通牒” 。崇祯诏天下诸镇兵入援勤王 , 又命大臣们对战守事宜献计献策 。愚蠢的崇祯不明白 , 各镇正在防守清军 , 一旦回师京城 , 就等于是把北方完全让给了满洲人 。宁远总兵吴三桂并没有回京师 , 其他诸王见吴三桂未回 , 也跟着效仿起来 。
大臣们各自献计献策 ,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 , 任何计策都没有用 , 李明睿又向崇祯帝密陈南迁 。都御史李邦华请崇祯下旨要太子先到南京 , 这样 , 南方就会以太子为天下之望 , 即使北京陷落 , 以太子在南京主事 , 必能卷土重来 。
- 文绣和溥仪离婚后有多惨?穷
- 史上既可怜又可恨的太子爷胤礽一生两次被废
- 弘历被密立太子,生母钮祜禄氏为何没成皇后?
- 古代皇帝为什么不让大臣来投票选太子?
- 末代皇后婉容的怪习惯夜间睡觉竟从来不关门
- 高颖罢相内幕:因为高颖是太子杨勇的得力臂助
- 孙权64时33岁太子去世揭开东吴大乱的序幕
- 揭秘:汉武帝为什么要诛杀太子?
- 史上最悲剧太子,等了几十年,刚登基三天就死了
- 宋高宗为何要用十个处女选太子?其中有何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