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学士首席代表】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上世代担任北周和隋朝的显官 。他从小机敏过人,进入仕途后做了一个小官,但很快自动离职回家 。李世民进入长安时,杜如晦也被招入帐下,从此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他以办事干练有决断著称,与房玄龄齐名,人称"房谋杜断" 。后升迁至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并入李世民特设的文学馆,被尊为十八学士之首 。
因为李世民功劳显赫,遭到太子李建成的猜忌,太子党羽殴打杜如晦,导致皇位争权酿成流血事件 。李建成欲削弱李世民势力,唆使唐高祖驱逐杜如晦和房玄龄出秦王府 。不久,房、杜二人潜回秦王府谋划玄武门之变,事成后升任太子左庶子 。
唐太宗登基后,拜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封蔡国公,后改任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马事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杜如晦任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担任左右相,共同辅佐唐太宗,四海升平 。同年冬,不幸染病,于翌年三月病逝,年仅四十六岁 。
【李世民差点错失杜如晦】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出身名士之家,祖上世代为官 。曾祖和祖父都在北周当过大官,祖父杜果则官至隋朝工部尚书,父亲杜吒曾为隋朝昌州长史 。杜如晦从小聪明颖悟,喜欢读书,好谈文史,机敏果断 。他去吏部应试,当时以善于识人著称的吏部侍郎高孝基,曾称赞杜如晦定会出人头地,也非常器重杜如晦,说他有应变的才能,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 。杜如晦后来果然如高孝基所预言的,成了唐朝一代名相,有感于高孝基的知人之明,特意为他立碑作纪念,也算是不忘旧 。
但在当时,杜如晦和房玄龄一样怀才不遇,只做了个小县城的县尉(负责保安) 。他眼见隋朝政局飘摇,又觉得没前途,不久就弃官回家了 。
李渊父子太原起义后,李世民进军长安,杜如晦家离长安很近,很快被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人事参谋),后来升为陕州行军总管府长史(地方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秦王李世民是唐高祖次子,在起义中功劳最大,身边追随着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自然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嫉恨 。
李建成担心秦王府人才济济,日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以朝廷名义外调了大批秦王幕府中的文武人才,将其派到外地任职 。李世民担心自身力量被削弱,就跟心腹谋士房玄龄商量,房玄龄说:“府中的官员被抽调的虽多,但都不算可惜 。只有杜如晦聪明有见识,是王佐之才 。您要是安于当秦王,无啥大志,那是用不上杜如晦的,但若要经营天下的话,非此人不可!”李世民醒悟过来,大惊说:“你要是不说,我差点失去了这个人才!”连忙上表奏请留下杜如晦,唐高祖批准,这才把已调离的杜如晦追回 。
杜如晦从此跟随李世民左右,和房玄龄一起辅佐李世民,征伐四方,参与每场战役,参与军国机要之事,成为李世民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 。两人处理秦王府的公务,能办的当即就办,从不堆着公文不批,而且办事公允,下属们都心服口服 。房玄龄善于出谋划策,杜如晦机敏干练,遇事善断,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形成赫赫有名、威力无穷的“房谋杜断”组合 。
【十八学士首座】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生擒夏王窦建德,逼降郑帝王世充,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特殊功勋,特设天策上将府,封他为天策上将,官位在诸位王公之上 。李世民虽仅有二十多岁,却极有远见,认为四海已渐渐趋于稳定,建设时期即将来临,便及时由武略转向文治,在西宫修建文学馆,延揽四方文士,号称“十八学士” 。
- 一年两月皇帝二十八年囚徒:北宋亡国之君钦宗赵桓
- 西游记二十八星宿都打不过黄眉大王?原来黄眉是他故意放出来的
- 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的梁武帝为何到到佛寺里舍身为奴?
- 武英殿大学士是个什么官主要职责是干什么的?曾国藩福康安都曾当职过
- 东汉中兴名将: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马武生平
- 斗酒学士的解释斗酒学士的出处及用法
- 东汉全椒侯:云台中兴二十八将之一马成生平
- 陈俊简介东汉宗室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陈俊生平
- 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与苏轼的不解的缘分
- 大学学士服颜色分类 大学学士服颜色怎么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