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真经
至于“有字真经”,乃专为“迷人”而设 。《坛经》云“一切经书,及诸文字,小大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 。……一切经书皆因人有 。”这些“人”就是佛祖所说“愚迷不悟”之人 。而所谓“愚迷不悟”,根本也只在不悟“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所以打坐参禅、诵经礼佛,唯重“外修”《坛经》,从而“有字真经”是“迷人”学佛几乎唯一的凭借 。佛祖无奈,“只可以此传之耳” 。此乃因缘生法,随俗设教,不得已而为 。作者以此显示其对世俗学佛只在文字中打搅,而不重“心行”第11回、86回、99回风气的不满 。也就因此,唐僧回东土交付经卷已毕,“长老捧几卷登台,方欲讽诵”就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 。’”不早不晚,刚好在“方欲讽诵”时打断,就是明示唐僧既已“心行”,又“何须努力看经”第11回“诵经”之事,就由“东土众生”尽其蠢钝而好自为之吧 。
“有字真经”既为“迷人”而设,则其授受也应当循“迷人”世界之法即市井之道,以钱物交易,自然以金为贵,“换经”的价格也必高昂 。因此,佛祖说为赵长者诵经一遍,“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乃对“人”说“人”话,并非佛祖真的爱钱和西天缺钱,而如黄宗周评说“岂佛祖真将经卖钱耶,不过设词以示珍重耳 。”因此之故,乃有阿傩索要“人事”、唐僧以紫金钵盂“换经”之事 。其不曰“礼物”而称“人事”,应是点明此“事”在西天,却属仿“人”为,是佛祖以“人”之道行对人之“事” 。换言之,正如“东土众生”只识“有字真经”,如果“有字真经”可以“空取”而不必换,又如果“换经”而“忒卖贱了”,那么以其“愚迷不悟”之性,就连“真经”也要看轻,甚至于以为“无用”了 。总之,取经要“人事”以及诵经讨黄金之事,不是一般文学写实,只是佛祖为传经而设的一桩公案 。其意在表明,世俗唯知以钱论重轻之俗牢不可破,连佛祖也只好因势利导、以劝诱为功了 。这就根本不是对佛祖西天,而是对“人事”的讽刺了 。
佛送“人事”
然而,唐僧送“人事”何以正是紫金钵盂而不是其他这一则由于唐僧西游,所携除佛祖赐予之外,只有此钵盂系唐王所送世俗之物,可以当得起“人事”;另是由于一件佛教的公案,需稍为详说 。
按《坛经》载六祖惠能对神秀禅机有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中“佛性常清净”一句,后来各本都窜改为“本来无一物”,流传甚广 。而据《五灯会元》卷一《五祖弘忍大满禅师》载,惠能说如上偈语毕,仍请别驾张日用书之于壁 。这就与其所主张“诸佛妙理,不关文字”相矛盾了;同卷《六祖惠能大鉴禅师》又载五祖弘忍历述前代祖师传法,只凭衣即袈裟为信,而嘱六祖惠能以下,并袈裟亦不复传,唯“以心印心”,更不关乎钵盂 。但是,同篇又载惠能说法,得唐中宗所赐“磨衲袈裟、绢五百匹、宝钵一口”,这就又与“本来无一物”相矛盾了 。以致宋代禅僧黄龙悟新误信“本来无一物”是惠能偈语原文,作诗讽刺云“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涂糊 。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人一钵盂 。”
绕路说禅
《西游记》写唐僧受唐太宗所赐紫金钵盂,正由惠能受中宗“宝钵一口”事脱化而来;而结末写唐僧把这唯一俗世最为宝贵的饭碗——紫金钵盂,作为“人事”献给了佛祖,则是推衍悟新诗意,显示唐僧一路“心行”,终至“本来无一物” 。而佛祖假借传经以设公案,收没了唐僧的紫金钵盂,也在对“东土众生”因俗设教的同时,为“心行”将尽的唐僧消除了这最后的滞碍,使之达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以至最后成佛 。试想,如果唐僧成佛之后,还托着唐王赐予的紫金钵盂,将成何体统 。
- 西游记中只有如来怎么得知混世四猴的传说的而其他人却不知晓呢
- 趣谈:西游记里的众妖怪为何喜欢挑战孙悟空?
- 西游记中的混世四猴里面谁的本领大实力排名是什么样的
- 古代通关文牒和西游记中的区别在哪里两者之间是一样的吗
- 西游记二十八星宿都打不过黄眉大王?原来黄眉是他故意放出来的
- 西游记中佛塔上的佛宝究竟是什么?为何害的龙王都被打死了?
- 西游记中他在佛教中地位比如来还要高,实力更是无人能及
- 《西游记》之外唐僧是如何西天取经?
- 西游记中五行山为何突然变成两界山,竟有此等秘密!
- 金庸爱《西游记》:令狐冲韦小宝皆有孙悟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