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被封王的宦官:并非只有童贯一个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中国早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自唐高宗时期,宦官又称作“太监” 。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
宦官原本只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尤以秦、东汉、唐及明四个朝代宦官专权最盛,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单超、唐衡、管霸、苏康、曹节、曹腾(曹操的爷爷,曹丕代汉即位后追封他为高皇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宦官皇帝),唐朝的高力士、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以及明朝的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等 。清朝著名历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唐代宦官之祸道:“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唐僖宗时期的宦官田令孜号称“皇帝之父”,而明熹宗时期的宦官魏忠贤也自称“九千岁”,其嚣张只是可见不一般 。而古代皇帝封王一般局限于皇族之内,而异姓王则必须对朝廷有非常特别功劳之人才可能受封,但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3位宦官被册封为王(“异姓王”)了,下面就由乐奀分别做一介绍 。
冯翊王宗爱:
宗爱(401-452年),南北朝时期北魏宦官,虽然不如明朝魏忠贤权倾朝野,财大势大,也是北魏太武帝正平时期权势很大的宦官 。
宗爱来路不明,史书上未曾记载他的出身和籍贯情况 。他因“罪”而遭到残忍的阉割,后又被人送进北朝北魏宫廷,成了一名底层宦官 。在皇宫中,宗爱干过一些杂务,由于本人的勤劳机敏,他后来被太武帝拓跋焘封为了中常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宦官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率领大军进攻南朝刘宋,宗爱作为皇帝的贴身宦官,随圣驾南下 。北魏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胜利 。正平元年(451年),太武帝在长江北岸犒赏群臣,作为皇帝亲信的宗爱被封为秦郡公,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获得公爵的宦官 。
后来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为监国,但宗爱对太子多加干预,又与太子部属给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闲隙,宗爱怕日后太子登基对己不利,于是与东宫势力展开权力斗争,仗着拓跋焘的信任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造反 。想不到拓跋焘竟相信了他,下令整肃太子府,诛杀太子近臣--侍郎任平城和给事仇尼道盛等 。太子拓跋晃也因积忧成疾,一病而死,时年才24岁 。后来拓跋焘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追谥拓拔晃为“景穆太子”,又封太子之子拓跋濬为高阳王 。但宗爱一见到此,担心太武帝会清算当初在他面前陷害太子之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于北魏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弑太武帝拓跋焘于熟睡中 。北魏历史上一位少有的雄略君主就这样惨死在了宦官的手上,宗爱也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主谋杀害皇帝的宦官 。
拓跋焘死后,朝廷欲立第三太子拓跋翰东平王为帝,但宗爱与拓跋翰关系不好,因此假立皇后之命,又将拓跋翰杀掉;并假借皇后之命,把拥立东平王的大臣尚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薜提杀死,然后立南安王(吴王)拓跋余为帝 。拓拔余自知自己既非长子又非太子,能够登基称帝完全在于宗爱的拥立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拓拔余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爵提升为王爵——冯翊王 。由此,宗爱成了国家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头号权臣,他“位居元辅,录三省,兼总戎禁,坐召公卿,权恣日甚” 。由于宗爱的擅权专政引起了朝中公卿的担忧与不满,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遭宗爱所弑 。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弑杀两位皇帝的宦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