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和诸葛亮并称的名相吕端:赞大事不糊涂( 二 )


宋太宗有九子,三子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 。长子赵元佐从小聪明机警,容貌极像宋太宗,深得宋太宗钟爱 。宋太宗曾长期把赵元佐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亲自培养,先封卫王,又封楚王,并设法绕过“金匮之盟”,正式立赵元佐为太子 。后来,宋太宗担心赵廷美威胁自己的皇位,便诬陷赵廷美密谋造反,将赵廷美废为庶人,安置于涪陵 。在此过程中,赵元佐作为太子,不但没站在父亲这边,反而实话实说,为叔叔申辩,受到父亲最严厉的斥责 。结果,赵元佐忧惧成疾,一夜之间疯了 。于是,太子人选只能重新选择 。经过慎重考虑,宋太宗把次子许王赵元僖作为太子人选,他按照培养太子的惯例,安排赵元僖出任开封府尹,先让他历练历练 。为避免重蹈赵元佐的覆辙,宋太宗决定选择一位既稳重而又可靠的人辅佐赵元僖,这次,他又选择了吕端,让吕端以右谏议大夫兼任开封府判官,吕端因此成了许王赵元僖的幕僚 。
然而,赵元僖亦是命运不济 。淳化三年,赵元僖忽染怪病,在很短的时间内暴病而死,年仅27岁,让宋太宗悲痛欲绝 。后来,有人把赵元僖的暴毙归罪于他的爱妾张氏的专恣 。震怒之下,宋太宗安排成立了专案组,就太子之死对相关人员追责,张氏被判死刑,左右亲吏处以杖刑 。吕端虽受赵光义器重,也被审问 。
当时,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负责吕端的案子 。两人到吕府后说:“我们奉皇命来审问您 。”吕端神色镇定,回头告诉随从说:“去取我的官帽来 。”这两人说:“您不用这样正式,我们随便问问就好 。”吕端说:“天子要讯问,我就是罪人,怎么能在堂上面对主讯人呢?”随即下堂,且有问必答 。如此低调的态度,让赵光义对吕端欣赏有加,所以并未重责,仅仅是给他降了职 。
第二年,朝廷新设考课院(官署名,负责幕职州、县官的升降),重新调整官员,宋太宗召见部分遭到贬谪和安排为闲职的官员谈心,想听听他们的想法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向宋太宗诉说条件艰苦,泪流不止,颇有抱怨 。轮到吕端对答时,他说:“臣先前辅佐齐王(赵廷美),没有监督好府内官员,贬谪商州,承蒙陛下不弃,随即提拔回京 。后来许王(赵元僖)暴病而死,臣实在罪责难逃,陛下又未严惩,让臣仍在京任职,于臣来说,真是罪大而幸甚啊!如今,臣只要能得到一偏远之州的副职就心满意足了 。”而宋太宗却亲切地说:“朕自然是了解你的 。”这次,宋太宗不仅没继续贬吕端的官职,反而马上让他官复原职,随即让其出任枢密直学士 。刚过一个月,又提拔其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副宰相) 。从此,吕端进入朝廷的核心决策层 。

经过一段时期的历练和考验,宋太宗终于决定把宰相这一重担交给吕端 。据宋代文莹《玉壶清话》记载,宋太宗决意任吕端为宰相之前,曾在一次宫中宴会上特作《钓鱼诗》赠吕端,诗中把吕端比作周文王身边的姜子牙,暗示将拜他为相,可见宋太宗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然而,吕端却和诗道“愚臣钩直难堪用,宜问濠梁结网人”,以钓鱼无术来比喻自己不堪宰相重任,请求宋太宗另访贤达,亦见他的诚恳和谦逊 。后来,当宋太宗把这个想法在近臣间抛出来的时候,有人因为吕端喜怒不形于色,说:“吕端为人糊涂 。”宋太宗却斩钉截铁地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至道元年,宋太宗最终拍板,提拔吕端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吕端为宰相 。
对于吕端,宋太宗比别人看得更准——不拘小节,大智若愚,是一个可以放权、放手、放心的能臣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吕端从来不看重权力,不眷恋名位,任劳任怨,顾全大局 。他任副宰相后,比他年轻20多岁的寇准随后也被任命为副宰相,吕端不讲资历,请求排位时居寇准之下 。吕端升任宰相,寇准仍为副宰相,他请求宋太宗下诏,让寇准和他轮流掌印,一同处理国家大事 。宋太宗虽然采纳了吕端的这一建议,但规定凡大事都由吕端先定夺再上奏,实际上是再一次明确了吕端的最高权力 。而吕端总是谦让,许多大事均与寇准有商有量,从不专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