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思想家荀子简介:一个崇尚法治的儒家学者( 三 )


将“霸道”与“王道”杂之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辩题,就是霸道为上,还是王道为上的问题 。这也是儒家和法家争锋的焦点 。“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霸道”指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政策 。
对礼法、王霸之争,荀子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 。
他认为,“王道”和“霸道”并不是不能兼容 。由此提出了礼法并举、王霸统一的主张 。他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二者可以相互为用 。只是法的特点表现为通过赏罚来维护等级秩序 。
荀子毕竟是一位儒家的学者,他认为在礼与法的关系上,还是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 。只讲法治,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 。他把“法治”成为“暴察之威”,“礼治”称作“道德之威” 。法治至其极也不过为“霸”,而不能成“王” 。如果以礼义为本,则法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了:“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会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
也就是说,礼义是立法的精神,是立法的原则 。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总之,荀子的礼法兼施、王霸统一,是对对礼法、王霸之争的总结,开创了汉代儒法合流、法儒并用的先河 。
思想光辉照古今
荀子“隆礼重法”的政治学说,对于维护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
谭嗣同说:“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谭嗣同说的基本属实,历朝历代的皇帝,虽然都尊崇儒学,但都基本沿用了荀子“隆礼重法”的主张 。
事实上,汉王朝建立后,经过汉初黄老之学的盛行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至汉宣帝时,荀子“隆礼重法”的政治学说遂被确立为“霸王道杂之”的基本国策而延续下来,也被称之为“儒皮法骨”,就是外表包装了层儒家思想,其实奉行的是法家学说 。
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莫不以儒家文化与法家文化互为表里,以礼治与法治、王道与霸道兼施并举,作为维护和巩固封建政权的基本国策,这充分反映了荀子学说对中国封建文化的深远影响 。
直到今天,“隆礼重法”的思想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从近代走到今天,打破了人治的尊崇,实现了法治的普及 。虽然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很多人对法律依然存在误解,但我们需要警醒的是,法律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法律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从一个“人治”的极端,又走向一个“法治”的极端,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深思其中的道理 。
【著名思想家荀子简介:一个崇尚法治的儒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