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 我们从康熙八岁除鳌拜的历史典故中也能看出 , 还是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情况的 。
渐渐的 , 权力之争使冯太后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 母子间渐渐有了隔膜 。
另外 , 冯太后当时还不到三十岁 , 年轻守寡 , 生活便有些不检点 , 与臣子李奕有了那么点儿情事 。献文帝年轻好面子 , 听到外面的流言蜚语 , 心中生气 , 认为李奕给自己死去的父皇“大戴绿帽” , 真真“是可忍受孰不可忍” 。
恰巧这时 , 有人告发李奕的弟弟李敷在相州刺史任上时受纳贿赂 。献文帝趁机命人依法“连座” , 杀死了李奕、李敷兄弟两家人 。
情夫被杀 , 冯太后内心十分怨恨 。但她表面上却不表示出会 , 而是在喑中注视朝臣的动向 , 和自己儿子的下一步行动 。由于母子失和 , 加上政事不顺 , 小皇帝亲政不到一年 , 便对权利与富贵没有了兴趣 , 要把帝位禅让给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 。这件事带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 他们都认为 , 要禅位也只能让皇太子继位 。
思考了一段时间后 , 献文帝拓跋弘把帝位禅给了六岁的儿子拓跋宏 。谁知 , 这个小小的拓跋宏在禅位大典上居然疯狂飚泪 , 献文帝奇怪地问他为何伤心 。拓跋宏回答说:“代亲之感 , 内切于心!”言辞令人感动 。他就是日后名声赫赫的孝文帝 。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稳定政权垂帘听政二十余年】献文帝把帝位内禅给太子后 , 实际朝权还握在他手中 。此时 , 他勤于政事 , 赏罚严明 , 慎择官员 , 进廉退贪 。尤其大案要案的判决上慎之又慎 , 魏王朝刑虐过度的旧例从此得以改变 。
经过几年观察 , 冯太后觉得拓跋弘越来越英明了 , 在政事的处理上越来越不听从自己这个母后的了 。因此 , 母子两人的关系一天比一天疏远 。在相互猜忌中 , 冯太后起了杀心 , 于公元476年夏天的某个夜晚 , 冯太后派人在酒中下毒 , 鸩杀了自己的儿子 。
(3)文明太后与权力太后
冯太后又升一格 , 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重新主持国家大政 。
孝文帝拓跋宏此时仅仅是十二岁的小孩子 , 但他天性至孝 , 对祖母能够承颜顺志 , 躬亲伏侍 , 事无大小 , 都听祖母冯太后的决断 。
冯太后虽然是女人 , 但她悟性好 , 为人聪明 , 处理政务很有一套 。加上孝顺的孝文帝不敢违背祖母的意愿 , 大事小情都一一禀明冯太后 。所以 , 国家大事都由她一个人拍板决定 。
因为孝文帝年幼 , 冯太后写了三百多篇《劝诫歌》 , 以及十八篇《皇诰》 , 用来教孝文帝修养品行和节操 , 作个好皇帝 。她还尊重儒学 , 在长安立了文宣王庙 。
冯太后是个俭朴的人 , 不喜喜欢奢华的饰品 , 吃的东西很简单 , 穿的衣服也很朴素 。但冯太后信佛敬佛 , 因而花费的钱财非常多 , 金玉珍宝成斗成斗地装嵌于佛堂、佛像上 , 形制恢宏 , 至今可见 。
冯太后在管理下人上要求很严格、不徇私 。左右侍奉之人即使有小过错 , 她也要进行处罚 , 大加鞭挞 。然而她有个好处 , 就是过了事儿就忘记了一样 , 对人还像开始那么好 , 还会给人富贵 。所以身边的到死都很忠诚 。
- 慈禧太后获得咸丰皇帝宠幸之谜:慈禧如何上位的
- 慈禧太后如何过年?亲自包饺子与后宫女眷吃太平饭
- 慈禧太后曾经收到三件奇葩礼物让她哭笑不得
- 一个短命的太后,但却生下了一代明君
- 高太后 宋英宗皇后高氏简介:垂帘听政包揽政
- 她是嘉庆最神秘的妃子,竟用皇太后封号
- 宋太祖母亲的杜太后:干政酿成烛影斧声谜案
- 珍妃临死前是如何在言语上羞辱了慈禧太后?
- 永远的大清太后慈禧:从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
- 奴才在陵墓前架起大锅只因太后一个任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