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什么时候崛起?为什么胜利者是秦国?( 二 )


韩国从各个时期来说都谈不上强国,到了长平之战之前,居然把占了半个国土面积的上党拱手相让给秦国,到了最后,秦国只派了一个连姓什么都没记载的内史腾攻韩,连军队还没集结就灭亡了 。真是可怜、可悲的弱国啊!
燕,又一个徒有虚名的七雄 。虽然国君出身高贵,但由于北临东胡的少数民族,南又可与强国齐晋(齐赵)相临,再加上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历代君主(除燕昭王外)昏庸,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往往都是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 。
燕国唯一一个强悍的君主就是燕昭王,北破东胡,夺地二千里,又夺箕子朝鲜千里之地,南破齐,夺齐城72城,但国力也远远不如已历商鞅变法的秦国、胡服骑射的赵国、庞然大物的楚国,比起日落西山的齐国也远远不如 。燕昭王一死,田单复国,又重新走回了不入流的角色 。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燕国尽起全国60万之兵攻赵,结果真是叫人大跌眼镜,60万燕国汉子,居然败在了13万(一说25万)赵国娃娃兵的手里,非死即擒 。这样的国家又怎配称强国呢?秦国远交近攻,但史书上居然没有说过秦国曾远交过燕国,也就是说,秦国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第一个开拓东北地区的国家就这么无足轻重,真是可怜又可悲的弱国啊!
楚,这一南方的庞然大物之国 。楚国在秦国征服巴蜀之前一直都是整个东亚疆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雄据南方,依托长江,这样优势的地理位置和资源 。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中原各国都把它看成蛮夷之国,看不起楚国,而楚国也不屑于去学习 。再加上楚国是一个盛产昏君的国家,整个战国时候,也就楚悼王、楚威王两人还算明君,但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仅仅一年就去世了,变法也半途而废 。
到了后来的楚威王,兵锋盛于一时,但他的寿命实在太短,在位仅仅十年就英年早逝 。他的儿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大饭桶楚怀王,"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终使这一庞然大物阳痿了 。他的儿子顷襄王更是废物一个,白起仅仅将兵数万,三次攻楚,就把拥有近百万大军的楚国打废了,国都被占,宗庙被烧,但"宽宏大量"的楚国君主一点也不生气,不思积极图强,反而继续沉迷于最后的时光 。秦灭楚之际,尚有数十万楚军,再加上强大的资源基础,广阔的国土 。但拥有此等优势的国家还是不思进取,走向了灭亡 。
齐,这一占据东方富庶之地的强国 。在战国初期也是默默无闻,但后来终于有了雄才传略的君主 。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前期共80多年的励精图治,终于与秦国并驾齐驱的强国 。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但强更不过三代(秦除外),齐国也走了魏国(文侯,武侯,惠王)的老路 。齐合纵韩魏攻破函谷关,五十日灭燕,南败楚相唐昧,后又大败三晋,六国都败在了齐国的手下 。
但专横霸道的齐闵王也敲响了齐国的丧钟,外结怨于六国,内又有苏秦、田文这两个大内奸,终于济西大战,盛极一时的齐国瞬间土崩瓦解 。后虽有田单复国,但国力已是大不如前了 。再加上后两代君主齐襄王、齐王建昏庸无能,坐视其他各国在秦国的攻击下消亡,终究也难逃灭亡之厄运 。
秦,这一当之无愧的虎狼强国 。在战国初期原本也是挨揍的主,阴晋之战,50万大军败在了一代名将吴起的5万武卒之下,丢了河西之地,成为了一个二流国家 。
但后来明君连续不断,先是秦献公励精图治,收复部分河西之地,再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七雄当中最重视军事和农耕的国家 。本来阻挡秦国东进的魏国却在日落西山,终究被秦国打开了东进之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