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当皇帝的艺术家赵佶:第一次将艺术纳入国考( 二 )


赵佶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做了很多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工作 。比如说,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比如说,他崇奉道教,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对研究道教历史和经典,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 。宋徽宗还亲自写有《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 。
命题画佳话
徽宗时代“画学”的设置,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绘画的发展 。据《萤窗丛说》、《绘事微言》等书记载,画院的考试常采用古人诗句为题,以考查学生的创作能力 。评画标准和录用原则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 。”(《宋史·选举志》)这些命题考试画,在我国绘画史上留下了千古美谈 。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时,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应试的考生大多画一只空船,系在河边,船上不敢画人,怕犯了诗句中的“无人”二字 。为了点染无人的空寂,有的在船舷上添一只蜷腿的鹭鸶,有的在船篷上画几只散立的乌鸦,而考生中第一名的则画着一孤舟横于水边,船旁有芦苇数丛,一船夫酣睡于船尾,身边放着一只短笛,表示终日无人,船夫曾以吹笛解闷 。所谓“无人”,并非没有船夫,而是没有行人 。这样,诗意就体现得更完整、更生动了 。
宋子房还出过一道考题:“乱山藏古寺” 。应试考生大多画成重峦叠嶂、古木老藤之中,露出一只塔尖,或者露出一钩鸱吻,甚至露出一角殿堂 。“乱山”有了,“古寺”也有了,可“藏”意却不见了 。夺魁者的画是:在重叠嶙峋的山石之下,有一眼清泉,一个小和尚担着两只小水桶,踏着若有若无的山径,朝乱山深处走去,在山石和林木掩映之中,露出了半截幡竿(佛寺特有的旗杆) 。这就把个“藏”字,表现得既含蓄,又明白 。
据传,“踏花归去马蹄香”也是徽宗亲自命题 。这道考题很刁很难,因为,把嗅觉感觉的“香”,转化为视觉形象的画面,殊非易事 。夺魁者画了一匹奔驰的骏马,马蹄后面有一群蝴蝶在飞舞、追逐,景象飘逸,使人产生了“蹄下生香”的联想 。
还有一道考题是:“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夺魁者为成都画家王道亨 。他画的是苏武牧羊于北海,身上披着毛毡,头枕着节杖,已经入寐,一双蝴蝶在他的头上飞舞,颇有庄生梦蝴蝶的意境 。在他的身后,是稀疏的林木,一只杜鹃栖止在枝头,圆月当空,树影正正地印在地上,表现了三更时分 。想想看,要画出广大人众都能够认同的“万里”之梦,就非得请出远在北海的苏武不可 。
还有一道考题是:“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大多数考生画的是一丛绿树,或者一坡嫩草,中间点缀着些许鲜艳的花卉,夺魁者却画着绿柳丛中,露出一座亭子,在亭子的栏杆上,倚立着一位着红衣的少妇 。用娇艳的少妇来表现“动人春色”,是体现了一定的构思能力的 。
还有一道考题是:“竹锁桥头卖酒家” 。大多数考生在描绘酒家上下工夫,可夺魁者着意描绘葱翠的竹林和古朴的桥头,只是在竹林深处,挑出一角作为酒店标志的“酒幌子”,也叫做酒旗,这既暗示了酒家的存在,又很好地落实了一个“锁”字 。他叫李唐,后来成为山水画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