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把抗清名将袁崇焕推上神坛?袁崇焕之死( 三 )


可是非常怪异的是,在大规模表彰明末抗清者同时进行的,是他大规模地打压与镇压当时怀明者 。明朝已亡百多年,这些人仍然怀念,不是更体现忠心么?为什么用两重标准呢?纵观历史,罗织文字狱最多者,可能非乾隆莫属 。他所办的文字狱的划线标准,一言之就是:不忠 。不论是真的不忠于清,而是假的或者说他疑心不忠于清,他都是杀无赦!比如,他翻湖南山野秀才曾静策动岳钟琪一案 。他爹雍正把曾静的思想改造过来后,被判不死的,乾隆一上台,却是格杀勿论 。这里头乾隆有甚指导思想呢?其实翻曾静案与翻袁崇焕案、翻钱谦益案、翻史可法案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忠字为翻案标准 。他对袁崇焕等以不忠为忠,对钱谦益者以不忠为不忠,都是以忠字划线 。乾隆如此强调这个忠字,是很有深意的,既欲以之服务为当朝盛世,更有为末世早做打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清朝灭亡也是有时的,到那时候,谁将反清呢?清朝末世是需要钱谦益还是需要袁崇焕?乾隆当然得为子孙谋,为筵席散时预留空间焉,可以多一晌苟延残喘嘛 。现在把这种忠奴观念树立起来,深入人心,成为大清子民的思想基因,那当然好 。
与钱谦益的“进退无据”相比,乾隆是特别进退有据 。当时招降纳叛,他意志坚定;现在尊敌杀盟,他目的如一 。钱谦益反反复复,说明他有心理斗争,可恨之处有可怜 。一切都在乾隆的掌控中,猫戏猴,虎逗羊 。满清把钱谦益、曾静戏来逗去,如此之进退有据,比钱谦益们之进退无据,更是可怕十二分,这叫:平生谈节义,百死事君王,进退都有据,政治哪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