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在宫廷派别斗争中明哲保身,始终采取不积极参与,不偏不倚,两边观望的策略 。他的精明之处还在于对人主心理准确把握,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最关键时刻做最恰当的举动 。李勣跟随李世民征战时间长达两年之久,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李世民是有很多机会拉拢李勣的 。而李勣虽然忠心于李世民,效命疆场,却没有加入秦王府核心集团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曾向李勣征求意见 。但李勣不愿意介入李氏兄弟权力之争,表明自己中立的态度,对此,李世民也没多加责怪 。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控制朝政,八月逼迫李渊退位,自己登上皇位,是为太宗 。十月,太宗大封功臣 。李勣位列五等,在43人的名单中排列第14,位置不靠前,恐怕与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有关 。太宗晚年,宫廷争端又起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逆被废 。究竟立谁为太子,朝中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立魏王李泰,持此议有中书侍郎岑文本、黄门侍郎刘洎 。另一种意见力挺晋王李治为太子,司徒长孙无忌、褚遂良主之 。最终太宗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李勣虽然参预立李治为太子的决策,但他并不建言,也不介入两派之争,只是看太宗眼色行事 。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病入膏肓,来日无多,虽然安排了接班人,又担心辅政大臣长孙无忌的权力过大 。而李勣是军界元勋,为人忠心不贰,又是出身山东庶族寒门,家庭背景与长孙无忌完全两样 。看来,李勣才是制约长孙无忌的不二人选 。想到这里,太宗便对李治说:“你无恩于李勣 。我将他贬黜到地方上,待我死后,你再授他仆射之职,他一定会死命效忠你 。”太宗还特别交代,如果李勣不服从命令,徘徊观望,即当杀之 。太宗贬黜李勣的目的,是为了让李治即位后再重新提拔李勣,使李勣对李治感恩戴德,矢志效忠 。这种突如其来的安排,无疑是对李勣政治智慧的考验 。他处理得好,将来可以复出,行情看涨,若处理不好,即有杀身之祸 。聪明绝顶的李勣,接到诏书后竟然连家也不回,径直到叠州赴任 。应该说,李勣对太宗为人非常了解,对他晚年心态也拿捏得十分到位 。
高宗李治即位后所做第一件事,就是先将李勣由叠州都督调为洛阳刺史,留守洛阳宫,后又授他尚书左仆射之职,完全实现了太宗生前的意图 。辅政大臣长孙无忌专权朝政 。李勣素与他不和,又不愿意与他冲突,任职不久便上表恳请辞去左仆射之职 。高宗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他的请求,但仍令他以开府仪同三司身份参加执政 。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认为册封武则天为后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召集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四位重臣入内殿议事 。褚遂良估计到议事内容,认为长孙无忌是皇帝母舅,李勣也是朝廷开国功臣,不能让皇帝留下降罪母舅、功臣的恶名 。而自己既无汗马功劳,又受先帝顾托之命,理应打头阵劝谏皇帝 。李勣打心眼里就不愿意介入这场斗争,巴不得这愣头青冒头,干脆回府泡病,避开尴尬局面 。
果然,高宗一见面就说:“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欲立武昭仪为后,公等以为如何?”话音刚落,褚遂良马上说:“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媳妇 。先帝临终时曾拉着臣的手说:‘我的好儿佳妇托付给你’,言犹在耳 。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屈从陛下而负先帝遗命 。”高宗见他打着先帝的旗号,很不高兴,挥手让他们退下 。
第二天,高宗再次召集他们四人商议,李勣仍然称疾不至 。褚遂良再次劝阻,他说:“陛下如果一定立皇后,那么当选望族之女 。武氏服侍先帝,世人皆知,陛下岂能掩天下人耳目?臣忤逆陛下,罪该万死,但只要不负先帝,死也甘心 。”说到动情时,把笏往殿阶一放,接着解下头巾,叩头流血 。高宗见褚遂良态度如此顽固,勃然大怒,喝令来人把他拉出去 。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一次生死对决
- 春秋历史上齐桓公为何要插手鲁国的家庭纠纷?
- 煮酒论英雄!中国史上最著名的八大饭局
- 三国历史上曹操亲手授予光荣之家的人是谁?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斩首日本人最多的人是谁?
- 三国历史上哪几位小妾修成了正果而成功的上位?
- 揭秘:三国历史上是何许人要联合马超反叛刘备?
- 魏文帝曹丕:三国史上妈和老婆先救谁的始作俑者
-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扁鹊华佗都在
- 中国历史上十大才子,曹雪芹上榜,第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