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竟然还有这些秘密你注意到了吗?诸葛亮借东风背后是...

火烧赤壁,体锁连环这些大家都有听说过的词就是出于赤壁之战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讲讲赤壁之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其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最后导致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范例,可谓是家喻户晓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简介及时间 赤壁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赤壁决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这场战役在我国历史上因以弱胜强而闻名,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 。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 。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