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 , 在三国后期这段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只不过 , 他活跃的时间并不长 , 或者说真正给他展示的舞台很短暂 。历来对诸葛恪的评价都是权臣 , 尤其《三国演义》中 , 他的专权行径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 , 诸葛亮的侄子 , 在三国这段历史上 , 诸葛家族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诸葛瑾是吴国的重臣 , 诸葛亮则是蜀汉的丞相 。作为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 , 诸葛恪从幼时头上就顶着一个光环 。但诸葛恪并不是那种纨绔子弟 , 相反他颇有才干 。当初诸葛恪曾率军征讨山越 ,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 但诸葛恪恰恰成功的平定了山越 。也正因为如此 , 诸葛恪一直很得孙权的器重 。
孙权死后 , 继位的孙亮年幼 , 诸葛恪成了辅政大臣 。虽说诸葛恪的职务是太傅 , 属于虚职 , 但真正的决策还是由他来决定 。当政之初 , 废除了孙权时期的不少苛政 , 深得民心 。之后打退魏军 , 取得了东兴大捷 , 此时无论是名望还是个人的成绩也都达到了顶峰 。
之后诸葛恪出兵伐魏 , 但在新城被打得大败 。正当他打算整军再战的时候 , 被孙峻设计杀害 。死后家人也惨遭杀害 , 自己还被弃尸荒野 , 可谓身后凄凉 。
诸葛恪攻魏之事 , 当时朝中大臣都极力反对 , 但诸葛恪却一意孤行 。事实上 , 诸葛恪的想法并没有错 。王业不偏安 , 历来偏安一隅的政权 , 最终都是覆灭的结局 。当时吴国刚刚打败魏国的进攻 , 乘胜追击无可厚非 , 况且还有蜀汉姜维的遥相呼应 。
诸葛恪之死 , 在东兴大捷之后就已经有人给下了定论 , 主少国疑 , 功高震主 , 诸葛恪被杀是早晚的事 。此时诸葛恪该做的应该是明哲保身 , 至少不要远离权力核心 。但他偏偏率师伐魏 , 给了别人进谗言的机会 , 自己也就走到了尽头 。
当然 , 这些都是一方面因素 , 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 , 诸葛恪性格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刚愎自用 。当初陆逊曾说过 , 在诸葛恪上面的人 , 诸葛恪不服 , 在他下面的人 , 诸葛恪又不屑一顾 。而他的父亲也说过“非保家之主” 。
当初孙权选他当太傅的时候 , 吕岱曾劝他 , 遇事“十思而后行” 。他当时就不太愿意听了 , 孔子说三思而后行 , 而且还说两思就差不多了 , 你让我十思 , 摆明了就是觉得我没能力吗?吕岱听后也不好再说什么 。也正因为诸葛恪这种缺陷 , 导致树敌太多 , 自己身为辅政大臣 , 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当初孙权刚死的时候 , 同为辅政大臣的孙弘因为与诸葛恪不和 , 想先杀死他 。不料事情被孙峻泄露给了诸葛恪 , 诸葛恪先下手为强 , 杀死了孙弘 。后来诸葛恪新城兵败之后 , 孙峻又除去了诸葛恪 , 先救后杀 , 很显然是两人交恶的过程 。诸葛恪被杀之前 , 曾有人劝他 , 宫内有异动 , 但诸葛恪觉得孙峻这样的人 , 顶多是在酒里下毒 , 根本没当回事 。
阮籍说:“自是者不章 , 自建者不立 。守其有者有据 , 持其无者无执 。”这就是诸葛恪没有明白的道理 , 他并非权臣 , 但因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而留下了权臣的名声 , 也为自己招来了祸患 。自卑、自信、自负这是三个极端的表现 , 很多时候也难以拿捏 , 但无论在什么时候 , 凡事三思 , 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终归没有坏处 。
- 汉初第一名将韩信为何初投刘邦时未被重用?
- 如何恢复不小心被删照片数码相机照片恢复方法【详解】
- 齐桓公?被饿死时,为什么用衣袖蒙脸?原来是去了黄泉愧见
- 岳飞被宋高宗怨恨不止是军功:对起义军太仁慈
- 实力不高胆识可嘉,单挑张飞,最终被赵云斩于马下
- 三国最惨将领家人被杀,一身本事不能施展,郁郁而终
- 揭秘史上十大最命硬的人:被执行死刑离奇复活
- 唐宣宗李忱: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 蜀汉灭国之后为什么只有关羽后代被灭族
- 苏武回国后的悲剧:自己被免职,儿子被送上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