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居士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生活( 三 )


无论真相如何,李清照的德行、才名、人品不会因改嫁与否而受到影响 。她的成就永远令后人景仰,她的遭遇永远令后人慨叹 。
欲将血泪寄山河
【易安居士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生活】如果说改嫁之痛是李清照晚年的第一个悲剧,那么国仇家恨则是伴随她后半生的另一块心病 。在南方漂泊的日子里,李清照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土,没有停息忧国忧民之心 。作为一个闺阁女性,作为一位婉约词人,李清照有此爱国之心是难能可贵的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与赵明诚沿长江往江西方向迁移 。当到达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是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心生感慨,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赵明诚死后,朝廷传出赵明诚曾送给金人一把玉壶的谣言,使李清照大为惊恐 。原来,在赵明诚病重期间,友人张飞卿曾带一把玉壶来看望他,此事不知为何被误传成“通金” 。为表明丈夫的清白,李清照决定将夫妇二人收藏的所有珍品都进献给朝廷 。于是她追随宋高宗赵构逃亡的路线南渡,经越州、明州辗转至奉化、台州,后来又从温州返回越州 。流亡途中,李清照所携文物珍品被金兵、盗贼甚至官兵盗走大半 。建炎四年(1130),宋徽宗看到人多不易逃跑,下令遣散百官 。李清照看到一国之主只顾自己保命,心中无限失望 。她最终没能追上皇帝,进献朝廷的愿望终究没有达成 。
绍兴三年(1133),宋高宗突发奇想,提出派人赴金看望宋徽宗、宋钦宗,并与金谈论议和事宜 。满朝文武听后没有一人敢去,这时,韩肖胄自告奋勇向宋高宗请命 。关心国事的李清照了解到此事后,心潮澎湃,满怀豪情,提笔写下一首长诗赞颂韩肖胄的义举 。其中,“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一句尤为感人肺腑 。第二年,金兵南犯,宋高宗再次弃都而逃,李清照流亡到金华避难 。皇帝的软弱、朝廷的无能使她心灰意冷,愁容满面 。当有人请她去双溪泛舟时,她惆怅地写下了千古传唱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后世鲜有人知道,李清照与宋朝的权臣秦桧有亲戚关系,她与秦桧的夫人是表姐妹 。然而,李清照与他们从不往来,即使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踏进秦家半步 。
怎一个愁字了得
风烛残年的李清照孑然一身,心灵的凄苦“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平日里做的无非两件事情,写词和完成《金石录》 。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前期与后期有很大差另IJ 。前期词风以轻快明丽为主,多表现闺中少女的闲情乐趣或少妇的相思闲愁;后期则变得深沉悲苦,多描写人生愁苦与忧国情怀 。
李清照有一位姓孙的朋友,生有一个女孩,天资聪慧 。李清照十分喜欢,便对这个女孩说,愿意将自己毕生所学传给她 。谁知这个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听后,不由得凄凉万分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的满腹才学得不到价值的体现,甚至得不到承认 。这让李清照在形影孤独之外,更添一份心灵的寂寞 。
不久,李清照终于完成了倾注毕生心血的《金石录》 。此时,丈夫的心愿终了,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李清照吟出了那首催人泪下的《声声慢》,勾勒出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 。约73岁时(卒年不详),李清照走完了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后人将李清照的词结集为《漱玉词》,尊她为一代词宗,并在她的家乡建起了李清照纪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