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幕后女人:大宋王朝最厉害的八位摄政皇后( 三 )


第三位:高太后 (哲宗时期)
垂帘太后和影子皇帝
元丰八年二月,宋神宗病情日趋恶化,不能处理朝政.宰相王珪请神宗早日立延安郡王赵傭为皇储,由皇太后高氏暂时听政,神宗表示同意.
高太后出身尊贵,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幼年时,高太后与英宗都住在宫中,曹皇后视她如亲生女儿.后来,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当时有"天子娶媳,皇后嫁女"之说,这种世家与皇室之间的联姻无疑有助于巩固高氏在宫中的地位.高太后经历了仁、英、神三朝中发生的仁宗立储、英宗濮议风波和神宗熙丰变法等事,政治经验很丰富,她在保证哲宗继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
神宗生病时,他年龄最大的儿子延安郡王赵傭才10岁,而两个同母弟弟却年富力强,雍王赵颢36岁,曹王赵頵30岁,论声望、地位和出身,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资格做皇帝.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们曾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邢恕以赏花为名将二人邀请到自己府中,对他们说神宗的病情已无回天之力,延安郡王年幼,雍王和曹王都很贤明,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高公绘大惊,明确表示,这是邢恕想陷害他们全家,急忙与高公纪一起离开邢府.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便决定拥立赵傭,以夺策立之功,并趁机除掉与蔡确有矛盾的王珪.蔡确在与王珪同去探望神宗时,问王珪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暗中却派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在暗处,只要王珪稍有异议,就将他杀死.王珪胆小怕事,是出了名的"三旨宰相"(他上殿奏事称"取圣旨",皇帝裁决后,他称"领圣旨",传达旨意是"已得圣旨").见蔡确相问,王珪便慢吞吞地回答:"皇上有子."言下之意是要立赵傭.王珪这一次却很有主张,蔡确无法,便只好四处张扬,说他自己有策立大功,却反诬高太后和王珪有废立赵傭之意,此事在后来给他招来大祸.
不仅朝中大臣另有打算,赵颢和赵頵也极为关注选立皇储一事.他们时常去皇宫探视神宗病情,看过神宗后,赵颢还径直去高太后处,试图探听或是谈论些什么.神宗只能"怒目视之",似乎也察觉到弟弟们的意图.到了神宗弥留之际,赵颢甚至还请求留在神宗身边侍寝.高太后见两位亲王居心叵测,为防万一,便命人关闭宫门,禁止二王出入神宗寝宫,实际上是要他们断了念头.同时,加快了立赵傭为储的步伐,还暗中叫人秘密赶制了一件10岁孩童穿的黄袍,以备不时之需.
这年三月,在大臣们前来觐见时,高太后当众夸赞皇子赵傭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神宗病后便一直手抄佛经,为神宗祈福,颇是孝顺,还将赵傭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大臣们齐声称贺,高太后立即命人抱出赵傭,宣读神宗诏书,立赵傭为皇太子,改名赵煦,皇储之争总算平静下来.数日后,神宗去世,皇太子赵煦即位,改元元祐.从此,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掌握大权达8年之久.
高太后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但她在政治上却极为盲目和固执.神宗时代,高太后就是变法的主要反对者之一,她曾与仁宗曹皇后一起在神宗面前哭诉王安石新法败坏祖宗家法,害苦天下百姓.高太后垂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反对变法最坚决的司马光.司马光在神宗变法时隐居洛阳达15年之久,百姓都知道他日后可能复出,称他为"司马相公",而许多赋闲在家的反变法官员也很钦佩他,这些人是司马光执政后更化的主要力量.司马光被召回朝廷后,立即打出"以母改子"的旗号(以神宗母高太后的名义来变更神宗朝的政治措施),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废除新法之彻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10多年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个人情绪的影响.然而,高太后却不仅一味信任司马光,委以重任,还在司马光死后,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执行到底,并起用大批反对派官员如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又将支持变法的官员吕惠卿、章惇和蔡确等人逐出朝廷,从而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