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便是母后的力挺 。司马衷能顺利继位,和他的亲生母亲杨皇后的力挺不无关系 。杨皇后“姿质美丽,闲于女工”,不但“甚被宠遇”,还能做司马炎的主 。在给司马衷选太子妃时,“帝欲娶卫瓘女”,杨后则“称贾后有淑德”,“上乃听之” 。司马炎充实后宫,看上了卞氏女,杨后不同意,“帝乃止”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足以说明司马炎是很尊重杨皇后的意见的,杨皇后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做司马炎的主 。所以当司马炎“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和杨皇后商量想换立太子时,杨皇后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来了个一票否决 。杨皇后临死还不忘她那白痴儿子,怕司马炎立胡夫人为后,而“虑太子不安”,于是向司马炎推荐了自己的堂妹,目的无非就是想保住司马衷的太子位,司马炎“流涕许之”(以上均见《晋书》),答应了杨皇后的政治遗言,也算是对司马衷的接班做出了承诺 。杨皇后的力保,让司马衷的太子位变得稳固,最终得以继承大统 。
晋武帝为什么让司马衷继承皇位
一、司马衷的太子地位何以稳固
从历史上看,围绕太子之位产生的权力争斗,从来都是非常激烈的 。为此引得帝国形成几大集团,一派支持太子,一派支持某个亲王,最后引得几大集团之间火并、两败俱伤的事,实在多的去了 。
我们去看三国的历史就会发现 。曹丕兄弟争得差点煮豆燃了豆萁;孙权两个儿子争得更是死伤狼籍;至于袁绍两个儿子更是各率数万军队玩命打仗,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引狼入室;刘表两个儿子争得就更不成器了,弟弟刘琮费尽心机从哥哥刘琦手中夺来了权力,却把所有地盘拱手让给了曹操 。
我们再看看李唐历史 。为了争夺皇位,李世民与自己兄弟争得那是血肉横飞;李世民几个儿子,那也是斗得跟仇人一样,于是魏王一心夺储,太子就想杀魏王,最后太子让李世民杀了 。
但我们看西晋历史就会发现,司马衷竟然当了22年的太子(9岁当太子,31岁继位) 。更主要的是,他的太子这一直都非常稳定 。这是为什么呢?
所谓司马衷有个聪明的儿子,所以他的太子之位才能稳固的说法,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 。因为司马衷9岁就当了太子,直到19岁才有儿子,而这个儿子的聪明才智可以显露出来,更是司马衷25岁后的事 。如果司马衷的太子之位,真的是靠自己儿子得以巩固,那他此前十五六年的太子之位,是靠什么巩固的?
太子的智力有问题,对普遍军政大佬而言,绝不是什么坏消息 。所以帝国的普遍军政大佬都是支持司马衷当太子的 。只要我们细心看晋初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反对司马衷当太子的人,实际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 。历史上明确记载反对司马衷当太子的人,好像只有卫瓘与和峤,而这两个人也只是含糊其词的表达过一两次 。除此之外,我们实在没有看到别人曾公开反对司马衷当太子了 。
作为军政大佬们,实际上很少有人反对司马衷当太子的 。
未来皇帝智力有问题,那属于皇帝的权力,自然就得让军政大佬们共同分享 。仅基于这种可能的利益,就会让他们都支持司马衷当太子 。
更何况,与一个强势皇帝相处,那是伴君如伴虎 。
汉帝国的文、景皇帝是优秀的皇帝;清康熙皇帝是优秀的皇帝,但这些人成为皇帝后,那都是报着先发制人处世风格 。总而言之那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 。
他们喊的口号通常是:“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祸小,晚削晚反祸大 。”总而言之,谁拥有强大的势力,皇帝就想除掉他们 。
这种优秀的皇帝,也许是帝国的福音 。但对那些拥有太多既得利益的贵族而言,恐怕实在是一种噩耗 。
- 奇怪的信仰:明朝皇帝朱厚照信奉伊斯兰教
- 晋代第一土豪石崇:把皇帝舅舅比下去的高富帅
- 空心菜为什么多吃了不好 空心菜怎么保鲜
- 陈阿娇是汉武帝最初的皇后,陈阿娇是怎么被废的呢?
- 红楼梦里精明泼辣的王熙凤为什么偏偏照顾林黛玉?
- 岳飞死的冤枉,但为什么说他必须死,赵构三句话说出岳飞
- 揭秘:清末小官员刘光第为什么会参与戊戌变法?
- 霍去病为何比卫青更受重用:霍去病是汉武帝教的
- 哈密瓜为什么会发苦 哈密瓜有苦味还能吃吗
- 为什么有的芒果有很多丝 芒果丝多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