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最后的两个鲜为人知公主的命运:荣安与荣寿!( 二 )


这样奕欣成了总揽外朝内廷大权的重臣,三十岁的恭亲王、二十五岁的慈安和二十七岁的慈禧叔嫂间结成同盟,为顾及闲话,又以同治名义下了一道谕旨:"议政王等赞理庶务,毋避小嫌 。"并于同年十二月初十日,两宫下一道懿旨,以咸丰在世时早就有这想法为借口,把恭王的女儿留养在宫中,并破格晋升为荣寿固伦公主,这固然是因奕欣有拥载垂帘之功,也为了去除他们兄弟间不愉快的往事,更进一层说,也是一个留在宫中的人质,以防恭王权大谋反 。荣寿公主进宫时不过十岁,住慈安宫里,比荣安大一岁,所以人称长公主或大公主,慈安是老实人,多了一个小女孩在跟前,亲热地叫她皇额娘,岂有不爱之理,而慈禧因为有一种特殊的政治关系,自然也要表现出十分亲热,这样过房公主反而比真正的公主声势来的煊赫了 。
荣寿到了同治五年十二月十五岁,下嫁给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和其驸马景寿之长子志端,表兄妹成亲,志端很好学,是一等荫生,夫妻恩爱,不过不到五年,志端使患了痨病死了,荣寿以妙龄守寡,时常入宫随侍,她是唯一在慈禧面前说的上话的人 。又过了三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也死了,慈禧提出以醇亲王奕譞和自己亲妹妹蓉儿所生的儿子载湉继承咸丰,而不是继承同治,这就是光绪,再度造成自己垂帘的局面 。
光绪进宫时才四岁,生性软弱,和慈安太后同住,慈禧只把他作为自己垂帘当权的傀儡,除了严厉管教外,很少对他关心,倒是很得到慈安和比他大十九岁的荣寿的爱护,当时光绪继位,宫内外、朝廷上下意见不少,还出了吴可读以死相谏,荣寿能以大局为重,处处护着小皇帝,慈安死后,光绪最亲近的人,外面是师傅翁同龢,里面便是大公主了 。光绪十九年光绪大婚时,隆裕是慈禧的内侄女,而瑾、珍两姐妹家里和恭王有姻亲关系,大公主更加关爱(注5),戊戌后光绪终不至被废,荣寿出了很大力 。庚子之后,荣寿随驾到了西安,回京后,慈禧一改常态,常邀外国公使馆各夫人进宫叙谈,联络感情,荣寿一般都有参加 。
很多文章都说荣寿骄横扈,仗势欺人 。其实清朝体制大公主是极为隆重的,只举一例,公主府在安定门大街大佛寺后面,每逢她出入,气派是够吓人的,她轿前有两名骑马执鞭的"顶马"凡经过街道,这两人大叫"坐车的下车"把人车马全赶到旁边小胡同中去,避晚一些的就得挨鞭子,即使在路上遇到她生父恭亲王,她则把自己轿子前遮上一幅大帷幕,表示看不见,好让双方轿夫们快快走过,否则父亲也得下轿或避入小胡同去,所以没人敢撞她轿队 。即使到了民国,宗亲溥字辈不用说,载字辈因她固伦公主身份也是最高,都得向她行跪拜礼 。
荣寿到了晚年爱听戏,常到东安市场听程砚秋、马连良的戏,她死于1932年,享年七十七岁,也就由她了结了我国数千年来公主之局 。
注:
1, 《瀛台泣血记》的作者自称为裕德龄公主,其实她是汉军正白旗人,不是宗亲,连个格格都称不上,父亲裕庚是个三品外交官,母亲是法国人,曾和她妹妹裕容在慈禧作翻译,后因中饱给外国画师的八万两银子,被慈禧赶出宫外 。最近有本《德龄公主》的书,可能取名不妥 。
2, 道光还生了九个公主,其中有四个公主早殇 。
3, 也有提出辛酉政变主要由醇王奕譞参与密谋,在外穿线,醇王偕福晋慈禧之妹蓉儿当时也随同到热河,自然是慈禧最信的过的人 。
4, 清史上小皇帝不少,皇太极在关外去世,顺治福临六岁继位,由多尔衮辅政;顺治去世,康熙玄烨八岁继位,由鳌拜辅政,均未闻有皇太后出而听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