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第一将韦睿:从鄂西北走出去的一代名将( 二 )


韦家从汉代丞相韦贤以后 , 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名门望族 。韦睿的祖父叫韦玄 , 为逃避做官隐居在长安南山 , 南朝宋武帝刘裕入关中后曾授予他太尉的官职 , 但韦玄没有应召 。韦睿的父亲名叫韦祖归 , 当过宁远的长史 。他的伯父韦祖征接连升官直到郡守 , 伯父把韦睿当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 。韦睿对他的继母很孝顺 , 并因此而闻名乡里 。韦睿的妻兄王橙、姨弟杜恽 , 在乡里都享有盛名 。有一次伯父韦祖征问韦睿:“你自己以为比起王橙和杜恽来怎么样?”韦睿不敢回答 。伯父说:“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略为逊色一些 , 但学识却超过他们 。若为国家建功立业 , 他们都比不上你呀!”由此可见 , 韦睿在年轻时就是一个有才学的人 。
韦睿兄弟三人 , 他排行老三 , 两个哥哥分别叫韦纂和韦阐 , 都是名声很好的人 。韦纂和韦睿年少时 , 以勤学不倦著称 , 而韦阐则以品行高尚闻名 。韦睿共有四个儿子 , 长子叫韦放 , 次子叫韦正 , 三子叫韦棱 , 四子叫韦黯 。其中 , 长子韦放也是个将才 ,  《南史》中有其小传 。毛主席读后曾感叹地说: “韦放有父风!”三子韦棱对 《四书五经》十分精通 , 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是个博古通今的人才 。

韦睿与武当道教
梁武帝执政以后十分崇奉佛教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全国上下官吏百姓一窝蜂地信奉佛教 , 但 “睿自以信受素博 , 位居大臣 , 不欲与俗俯仰 , 所行略如他日” 。(见 《南史》卷五十八)李延寿虽然没在《南史》中说韦睿信奉道教 , 但韦睿长期生活在武当山地区 , 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已在他心目中打下很深的烙印 , 因此 , 他虽身为朝中大臣 , 却不愿跟随众人去信奉佛教 。
南北朝以前 , 武当道教便已形成 , 并出过许多著名的道士 。晋咸帝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 , 罗邑宰谢允入武当山修炼 , 据传后来得道升天 , 武当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 “谢罗山” 。
公元419年 , 博学五经、尤明天文星象、据说活了数百岁的高道尹轨在武当山仙逝 ,  其弟子山世远继续在武当山修炼 , 后来得道为太后真人 。韦睿出生以后的宋文帝时期 (公元424—453年) , 武当道士刘画以药术救治百姓 , 名声远扬 。后来 , 宋文帝说他手臂长得太长 , 是个异人 , 便把他杀了(见《武当山志》) 。到了韦睿生活的南北朝时期 ,  “武当山无疑已成为华中地区神仙道教的基地和学仙隐居者荟萃的道教活动中心” (见《武当道教史略》) 。
韦睿生活在武当山这样一个道教气氛浓厚的地方 , 想必对武当道教情有独钟 , 以至于 “高祖方锐意释氏 , 天下咸从风而化”之时 , 韦睿仍然 “不欲与俗俯仰 , 所行略如他日” 。
【南朝第一将韦睿:从鄂西北走出去的一代名将】 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毛主席一生中 , 先后通读过数遍 《二十四史》 , 并作了很多评点 。一些学者在看了毛主席评点的二十四史后 , 总结了一代伟人喜欢和鄙薄的将相类型 。他们认为毛主席喜欢这样的三个正面典型:一是豁达仁厚的韦睿;二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 , 多谋善断的郭嘉;三是南北朝时期破关斩将、所向无敌的陈庆之 。毛主席讨厌的四个反面典型 , 一是言行不一且有剽窃之嫌的西晋学者郭象;二是北魏将领、“庸人”王建;三是笑里藏刀、卖官肥私的唐朝右相李义府;四是心胸狭窄、能伸不能屈的唐朝尚书左丞相刘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