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后来人:宋孝宗的北伐支柱宰相陈康伯( 三 )


金军的撤退,也就意味着高宗象征性的“御驾亲征”结束了 。
复师北伐
绍兴三十二年五月,高宗对康伯说高宗自己“今老且病,久欲退闲”,想向众臣宣布让位与赵玮,与陈康伯密赞大议 。同年,孝宗即位 。在其父子内禅帝位的仪式上,高宗让康伯奉持禅让册书 。基于高宗对康伯的重用与赏识,新主孝宗也对其倍加的尊重,在称呼上也只是称他为丞相而不叫他的名字 。而且,孝宗也曾经对大臣们说“陈康伯有气量,朕伴随太上皇帝在金陵时,他遇事从容不迫的气度,可以和东晋的谢安相比 。”孝宗即位不久,进封康伯为“信国公” 。
孝宗即位不久,就开始积极地讨论准备北伐 。为此,孝宗也就被后人视为比较好的一个皇帝 。隆兴元年,张浚与陈康伯为首的主战派进军中原 。在北伐前期,南宋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在后期则是战况不佳,特别是在符离这个地方的一次大战,宋军溃不成军 。符离之败使宋金两国的关系,再次的发生变化 。孝宗开始在和战之间摇摆不定,高宗这时站出来积极地主持和派,碍于高宗与众臣子的压力与议论,孝宗派淮西安抚使干办公事卢仲贤前往金军人营议和 。
数月后,卢仲贤带回了金军议和的条件 。但是,卢仲贤一回来就遇到了张栻弹劾,说卢仲贤是“辰国丧礼” 。朝廷派卢伸贤去与金交涉中争论的最大的三件事:我方所要求的停止称臣的旧礼,对方也肯同意;对方所要求的岁币数量不变,我方不深加计较;其中没有达成一致的是,对方想要得到四州之地(海、泗、唐、邓)而我方以速还祖宗陵寝、钦宗棺椁为理由,不同意交还四州 。针对此种谈判条件,陈康伯斥怒说:“这些人都因为祸福利害地于他们没有切身的关系,口出大话误害国家,以博取名声 。这是关系到宗端社稷的大事,岂同儿戏 。”朝中两派再一次的争吵不休,陈康伯极力支持主战,最后还是太上皇帝出来极力支持主和派,这才打定了孝宗的心 。这次的论战尚未结束,主和派又开始一齐弹劾陈康伯,陈康伯不得已请求罢官回乡并推荐张浚为相 。因为随高宗亲征回来时康伯就染上了病,康伯曾请求了回乡,但是没有得到同意 。这次请辞,孝宗答应了,同时又对陈康伯说“有宣召,慎勿辞” 。还亲自召集百官为他饯行,“宰即府饯别,百官班送都门外” 。这些可以看出孝宗对回乡的康伯仍然还是十分的敬重 。
康伯走后,张浚代之 。隆兴二年,金人又提出了无礼的要求 。孝宗在主战派的鼓励之下命张浚视师两淮,全力奋战 。汤思退及其同党百般攻击张浚,污蔑他“名曰备守,守未待发,名曰治兵,兵未必精” 。孝宗最终还是屈从了主和派罢了张浚的相,由汤思退独任右相半年之久 。汤思退与金人暗通声气,要求金军重兵迫和 。金军挥师南下,由于主和派的主动撤防,金军轻而一举的攻破宋军的两淮防线 。汤思退还极力主张放弃两淮,退守长江,尽快与金议和 。面对险境,孝宗及时罢免了汤思退、决定重新起用因病出朝的陈康伯,任命他为左相,以支持大局 。当时陈康伯的病还较严重,他的亲故们知道他又要再次入朝,纷纷来劝导不要出相,要他上书请求辞去相位 。但是,康伯意正严词的说到“不然 。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 。”虽然说,陈康伯的出相意味着主战派再一次的胜利,但终久还是无力回天,战争最后以宋军失败议和告终 。
乾道元年二月,他向孝宗汇报完工作后就退去,走到官员值宿的房舍突然发病,用轿子抬到家中,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 。孝宗赠授他太师之衔,定谥号为“文恭”,亲笔为他书写“旌忠显得之碑”的碑文,立碑在他的墓前 。庆元初,“配享孝宗庙庭,改谥号文正 。”之前,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 。”这应该是很中肯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