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尊敬的七位母亲:史上最伟大母亲( 七 )


大约在元康六年(296年) , 陶侃到了洛阳 。当时的洛阳 , 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 , 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 。但是 , 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 。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 , 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 , 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 。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分的人 , 没有权门当靠山 , 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 。因此 , 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 。但张华却“初以远人 , 不甚接遇” 。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 。多次求见 , “每往 , 神无忤色” 。张华在和陶侃谈话时 , 大吃一惊 , 认为他不同常人 , 陶侃很快便在张华的推荐下作了郎中 。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 , 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 。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 , 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 。在这期间 , 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 。永康元年(300年) , 赵王伦废贾后 。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 。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 。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 , 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 。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 , 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 , 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 。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 , 他也准备南下了 。
时黄庆已经作了吏部令吏 , 举荐陶侃补任武冈县令 。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 。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 。陶侃到任后 , 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 。他遂弃官回家 。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 。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动乱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 , 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 。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 , 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 。就在这个时候 , 对陶侃一生影响巨大的母亲病故了 , 终年75岁 。陶侃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 , 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 , 坚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到屋子外面去 , 晚上又如数搬回来 。部下问为什么这样做 , 他回答说:我的志向是领兵横扫强虏 , 恢复中原 , 如果不锻炼一个好身体怎么可以呢!
NO7.佘太君
佘太君 , 名赛花 , 西京大同人 , 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 , 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 。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 , 善于骑射 , 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 。折太君生性敏慧 , 弓马武艺拥熟 , 深知兵法 , 辅佐杨业屡立战功 , 官居云州观察使 , 号称杨无敌 。后来在征辽之时 , 潘美挂帅 , 杨业为先锋之职 , 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 , 包藏祸心 , 逼孤军而临绝险 , 陈家峪矢尽力穷 , 番将则乌屯云集 , 遂致全军皆陷 , 杨业被俘 , 三曰不食而亡 。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 , 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 , 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 。杨延昭戍边二十余年 , 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 , 延昭治兵护塞 , 有父风 , 深可嘉也 。”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 , 终年57岁 , 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 , 悲声直上九霄 。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 , 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 , 为定州路副都总管 , 迁步军部虞侯 , 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