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批览奏章时,时常会携带宠爱的妃嫔同往,以解寂寞和疲乏 。但皇后贤德忠厚,不善言词,对政事从来不赞一词;云嫔、丽贵人、玫常在等不过是艳丽的花瓶,忙于争风吃醋,对政事提不出过多建议;唯有慈禧,她是后宫中唯一一位懂满汉两种语言,并熟知上下近五千年历史的妃嫔 。她胸怀丘壑,虽然深居后宫,但不少建议都能切正时弊,获得咸丰帝的认同,还不时有精辟分析、正确对策,有时让咸丰帝都自愧不如 。慈禧善于察言观色,洞悉人性,清朝皇帝一向不许后宫干政,咸丰帝也不例外,所以虽然常常侍立在侧,她只是默默地替他摊开奏章,端茶研墨,如果咸丰帝不主动提问,她绝不建一言,不多一事 。咸丰帝对这个善解人意的美人更加宠爱和信任,御览奏章时不时携她同往 。耳濡目染,慈禧对奏章处理也看出了些门道,所有的奏章军机处都会按类分好,并提供处理建议,一般奏报皇帝只需批“知道了”之类的语言,重要的军情奏报皇帝可以选择其中某种建议,也可以批上自己的意见 。自咸丰四年(1854),慈禧成了咸丰帝的心头最爱,情投意合时,两人不免打情骂俏 。咸丰帝知道她书法端正,便让她在奏章上代写一些简易字词,如“知道了”、“再奏”等等 。慢慢地,咸丰帝会在疲惫时犯懒,把简易奏章挑选出来,要慈禧代写,自己从旁指点,慈禧总能做得让他满意 。
再后来,他对她的信任与日俱增,连指点也免去,自己干脆在一旁闭目养神 。
咸丰帝的懒惰和日益繁重的行政任务给了慈禧越来越多的契机 。慈禧在行政上本有天分,家庭教育和后天兴趣又让她如虎添翼 。
慈禧从四岁开始,父亲就为她请了家庭教师进行课读,学习满文也学习汉文 。慈禧自己对文史、诗经、绘画都很喜欢,到六岁就能用满汉两种语言流利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包括唐诗宋词了,八岁时开始练习书法,还颇有些心得 。不过满族女子学琴棋书画,全不为功名利禄,不过点缀应景,修养性情 。慈禧虽然聪明且读书用功,于读书上却天分不高,练了多年,字总是歪七竖八,不成字样 。有一次,父亲甚至动怒,拿起戒尺打她的手,把她的手打得肿了好些天,连吃饭都困难 。这顿打没有白挨,慈禧于读书习字上更加努力,这为她此后为咸丰帝协理朝政提供了前提 。
慈禧的决断能力在少女时期就有表现 。慈禧十二岁时,祖父因为一桩户部亏空案牵连入狱 。飞来横祸让慈禧一家惊恐万状,父亲顿时措手无策 。慈禧建议父亲变卖家产,向亲友告贷,想方设法筹款,先救祖父出狱 。年幼的慈禧随父亲拜访亲友,上下打点,因为她聪明伶俐,能言善辩,总能说服亲友接济她们,最终花了一年多时间,凑足了资金,赎出了祖父 。父亲备感欣慰,逢人便说:这个女儿,可以当儿子使 。亲友也直夸她能干,能当大任 。
慈禧入宫后仍然天天以读书、画画自娱 。她的草书和兰竹后来在宫中受到追捧 。慈禧尤其是爱看些历史典籍,自入宫开始,即使是酷夏,一怀凉茶,一把折扇,她独立窗前,坚持不辍阅览前朝典故、近朝人物,渐渐对为政得失有了一些感慨和认知 。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晚清,在忙着涂唇描红的后宫,慈禧的行为绝对算是惊人之举 。
术业有专攻,慈禧虽然机敏善变,学习刻苦,但于文化上一直水平不高 。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慈禧手书,是一份罢免恭亲王职务的上谕,全篇二百二十四个字,错别字达十一个,且语句也不是很通顺 。当然她的楷书是临过帖的,说“书法端膄”,不算为过 。
咸丰六年(1856)之前,慈禧虽能批阅一些简单的奏章,但都不过是代笔,咸丰帝虽无能却不昏聩,他只会允许慈禧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望着日渐破碎的山河,日渐繁重的政务,为了逃避现实,他渐渐沉湎酒色,朝政大事也逐渐被耽误 。奏章渐渐堆积如山,他既不愿交给后妃,也不愿交给权臣,最终还得自己亲自出马 。如此反复,让他烦不胜烦 。
- 刘备投奔过哪些人?刘备如何从草根崛起成为皇帝
- 清官离任是明镜:只有离任仍然清廉如水才是清官
- 咸丰死前不杀慈禧的原因:早年丧母怕幼儿孤苦!
- 世界计算机大学排名世界计算机专业大学排名
- 鲍鱼水煮多长时间煮烂 新鲜鲍鱼如何挑选
- 杨恭如个人资料和图片和杨恭如退出娱乐圈了吗
- 耿乐个人资料和图片耿乐如何
- 如何选择云服务器云服务器配置怎么搭配【详解】
- 如何保护电脑文件安全、防止电脑文件泄密
- 系统启动项管理如何操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