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王安石变法加重了平民的负担( 二 )


西夏李元昊于大庆二年(1038年)称帝后,宋夏之间爆发了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导致了重熙增币 。尔后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国家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但是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朋党 。由于宋仁宗一向最厌恶结党营私,这些官僚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 。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 。在边疆上,宋仁宗任用大将狄青,先后弭平了南蛮侬智高的叛乱和西夏的挑衅 。宋仁宗死后,接替即位的是宋英宗 。他是宋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之孙 。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太子 。宋英宗多病,最初朝政都由曹太后掌管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后,宋英宗才开始亲政 。但是宋英宗亲政半个月后就爆发了濮议事件,这场争论长达十八个月 。时间起因是宰相韩琦提请讨论关于宋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 。朝中因此分成两个派别,一派认为应称宋英宗生父濮王为皇伯,另外一派则认为应该称为皇考 。最终曹太后下旨,称宋英宗之父为皇考 。才平息了这场争论 。但总体来说,宋英宗还是一位有为的君主 。他继续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胆挖掘新人 。宋英宗也非常重视书籍的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就是他所提出发起的 。
变法党争
参见: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
宋英宗去世后,他的长子宋神宗赵顼即位 。宋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订的制度已经产生诸多流弊,民生状况开始倒退,而边境上辽和西夏又虎视眈眈 。宋神宗因此锐意改革,启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进行朝政改革,将其任命为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输、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马、方田均税等 。但是,新法的实行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对新法强烈反弹 。加上全国天灾不断,宋神宗的新法实行的决心也有所动摇 。熙宁七年(1074年),北方大旱,一名名叫郑侠的官员向赵顼上呈一幅流民图,图中景象惨不忍睹,宋神宗因此受到极大震撼 。第二天宋神宗就下令暂罢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项法令 。尽管这些法令不久之后得到恢复,但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已经开始不信任 。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 。后来变法派中的官员吕惠卿肆意妄为 。王安石因此回京复职,但是他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坚决阻挠 。熙宁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长子去世,王安石借机坚决求退,宋神宗于十月再次罢免王安石的相位,此后王安石便不问世事 。
尽管后人对熙宁新法的评价非常两极,但无庸质疑,新法的推行效果远不如王安石预想 。新法的实行虽然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耕地面积,但是却严重增加了平民的负担 。熙宁新法在军事上的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军队战斗力无明显改善 。加上王安石操之过急,将需要很长时间社会演进才能完成的十余项改革在短短数年内全盘推行,使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而且,新法实施到了后期,条文与执行效果相差越来越大,一些措施从利民变成扰民 。新法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也是最后失去民心的原因,变法派中如吕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人品相当有争议的人物 。有的更被视为小人 。对于这次改革,以“大历史”著称的史学家黄仁宇评论这次变法:“早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 。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概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 。”
王安石被罢后,宋神宗继续改革事业,号为“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虽与熙宁变法并称为“熙丰新法”,但改革力度无法同熙宁变法相提并论 。伴随著国力的增强,宋神宗将焦点转移到外患上 。他决心消灭西夏 。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宋神宗开始西征西夏,取得了很大胜利,也大大鼓舞了神宗的信心 。元丰四年(1081年)四月,西夏发生政变,宋神宗借此再次征讨西夏 。结果却遭到惨败 。宋神宗因此一病不起 。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初,宋神宗立六子赵佣为太子 。而宋神宗颁布的新法虽然曾短暂被其母高太后废,但不久又陆续恢复,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时期 。宋神宗驾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刚即位的宋哲宗赵煦严加钳制 。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并冷落宋哲宗,结果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是为元祐党争 。宋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因此得到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