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蜀汉大将王平:征战三十年经历上百场战役( 三 )


王平从小就对姜太公辅佐周王朝、楚汉项羽刘邦相争等英雄故事入迷,很敬佩英雄 。虽出生坎坷,但从小立志,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为家族争气 。是被众人惊叹的“吃苦耐劳、藏志于心”的少年奇人 。他随母回外祖父家改名何平后,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一心抚养何平成人 。在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里,人人都难自保,其母子在何家也没有多大的地位,仅靠外祖父给的点庄稼地自己种,生活依然艰难 。稍大,何平便跟随二舅何展学习铁匠手艺 。何家人几乎都没文化,何展也只是向道士学了几个字,他除了把自己仅认识的十余个字教给王平外,还主要传授武艺给王平 。王平因自幼丧父,受尽甘苦,具有忍耐力 。学手艺专检重活干,不叫苦累 。且王平天生就有一身蛮力,舞锤弄棒的铁匠活一点就会 。特别是驮马道人吴魁通过柳鲁龙发现王平的天赋后,主动提出收其为关门弟子,专门传授其武功 。并带着小王平出远门,增长本事 。王平曾和师傅一道曾多次往来于巴西诸郡与汉中之间,对古益州今四川东北部和陕西南方一带的地形和风土人情较为熟悉 。
王平十八岁成人时,便“武功过人、力能举鼎” 。不要说常人,单人对付十余山匪等也不在话下,家族内外均被称道 。在其外祖父的主导下,王平回老家王家山邀请王家宗姓族人聚会,在王家宗姓祠堂举行仪式,宣布王平改回王家本姓 。名由何平改王平,取字子均,开始成家立业 。
王平练武时对十八般武艺都有涉猎,但主攻刀术 。为了让其既练武功又修武德,驮马道人让其“动舞刀枪、静则面壁”,即炼刀枪剑戟后就练静功,危襟正坐,修炼心志,学会忍耐,以减少练武人处事的鲁莽与浮躁,这些都影响着王平的一生 。王平武功刀法主要练就的是八卦刀法,贯用一口大刀,重约一百五十斤,按现在的计算也有九十多斤 。而王舞刀时“用刀织网、呼呼生风,人在其中、滴水不进”,让人惊奇 。被賨王首领宕渠邑侯杜濩看重,选在身边做护卫,不离左右 。当时宕渠賨人首领杜濩与巴七姓夷王朴胡等少数民族均是依附汉中张鲁的 。这才有了王平 “初出茅庐,曹操看重”的人生起步 。
公元215年,即建安二十年年初,张鲁在阳平关被曹军攻破,退往賨民首领杜濩处 。公元216年,曹操打着汉室丞相的旗号占据汉中,张鲁率众降 。曹操回洛阳继续招兵买马,随后王平随杜濩、朴胡等到洛阳,均被封赏,杜濩被封为巴西侯、朴胡被封为巴东侯 。随行王平也被曹操看中,委任为代理校尉,随军作战 。
但是,影响王平人生最关键的一步却是“身归蜀汉,刘备提拔” 。公元218年夏秋,已取得益州的刘备听从黄权之计,兴兵进取巴西和汉中,击败杜濩和朴胡等族兵后,占据巴西全境,继续进军汉中 。王平这时也随从曹操征战汉中 。因对汉中地理熟悉,王平自荐后随行,被曹操重用,任命为魏将先锋徐晃的副将 。汉江之战前锋主将徐晃扎营布寨不听熟悉地理的王平劝言,渡过汉江扎营,失去退路后兵败,返营而又欲责杀王平,王平愤然星夜放火烧营,渡过汉江投奔蜀汉赵云营寨,赵云胜而得将,甚是兴奋,将“本地通”王平引荐给刘备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写到,当王平归降蜀汉后,王平不仅武功非凡,显示出巨大的韬略,还能“尽言汉中地理” 。刘备大喜曰:“孤得王子均,取汉中无疑矣” 。遂命王平为牙门将,领向导使,随军征战 。
王平卓越的军事才能
王平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随军北伐,街亭显名” 。即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千古传奇中,与马谡形成对比,当了正面典型,然后从默默无闻的后台走上了更大的军事前台 。王平归随蜀汉以后,最初地位还不高,为牙门将,但出生低微的他总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刚随刘备之初,在争夺汉中及上庸诸郡的战役里,王平对地理的熟悉、对事理的判断等军事才能不断得到显现,他不仅自己勇武,还善待士卒,善于带兵打仗,深得蜀方将士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