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的一念之差:中俄殊途( 二 )


其实,康熙之所以违背时代潮流,禁止民间大规模开矿,主要是担心民众大量聚集,容易起事,进而威胁其统治 。1717年,康熙大帝再度颁布“禁海令”,规定内地船只不许到“海贼之薮”的南洋进行贸易 。当时南洋一带为西方殖民势力所控制,康熙大帝担心江南反清势力得到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康熙大帝的“禁海”政策,被其后历任皇帝所沿用 。
乾隆就曾在南巡时说:“浙民习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于是长期限制海外贸易,对外国人严加防范,防止他们支持汉人反清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前 。长期闭关锁国政策不仅严重阻隔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破坏了国内工商业的正常发展,还将民众长期置于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愚昧状态,最终导致中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
沙俄崛起 对外扩张
此间,沙皇俄国一贯奉行的开放政策正不断拉近与西方的距离,使其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展,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当年,沙俄西部有强大的法国,南部是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中海是它的内海 。年轻的彼得大帝于1695和1696年两次率军队远征位于顿河下游的亚速,迫使奥斯曼帝国于1700年签署《君士坦丁堡和约》,同意将亚速划归俄国 。自此以后两个多世纪,俄土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战略要地,又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
此后,历代沙皇为实现彼得大帝“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扩张战略,企图控制中亚,先于1804年起与伊朗也进行了多年激战 。后来俄国又与英国长期争夺阿富汗(1979年,“新沙皇”终于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可是,所谓“康乾盛世”100多年,清朝对外战争极少,只是在乾隆时期与南方的缅甸、越南、尼泊尔发生过几次有限的边境战争 。其中1762--1769的中缅战争,大清王朝军队损失惨重,并未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战后只是得到缅甸名义上的臣服 。
当年,彼得大帝一只眼紧盯着发达的西欧、中东,另一只眼却眺望着尚未开发的远东 。彼得大帝及其继任者不断向远东地区派遣学者、探险家和军人,如白令、科兹列夫斯基、伊万·艾弗来诺夫、雅科夫·艾尔琴等,其中白令最著名,白令海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不久,这些遥远而荒芜人烟的广袤土地都成了俄国的土地 。或许是这些土地来得太容易,1867年,沙俄竟以区区720万美元,就将面积相当于50个台湾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而当年纽约法院大楼的造价就达1200万美元 。
如今的阿拉斯加拥有美国最大的油田和世界最大的渔场,其价值已难以用美元来衡量了 。然而,沙俄对1860年从中国夺取的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却从不掉以轻心,他们在这儿修建了强大的军事堡垒,使其一个半世纪以来从未受到外国的攻击 。沙俄还将附近的海湾命名为彼得大帝湾(2013年7月,中俄海军曾在此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举世瞩目) 。
1722年,康熙大帝驾崩,3年后,彼得大帝归天 。他们的继任者分别按照他们的既定方针办 。当时的欧洲正在孕育工业革命 。英国由于率先实行资产阶级革命,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法国在重商主义的权臣柯尔贝尔推动下,也出现了大规模的采矿、冶炼、运输业,以至拥有了欧洲一半以上的货币 。随着生产的持续发展、技术的不断改进,全社会对大机器生产充满渴望,18世纪中期开始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 。与此同时,法国启蒙运动及引发的法国大革命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更加深远的、有决定意义的影响 。
彼得大帝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