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张齐贤生平简介张齐贤是怎么死的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宋代著名政治家 。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 。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还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赠司徒,谥号文定 。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
张齐贤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张齐贤年仅三岁时就遭遇后晋之乱,随家人迁家到洛阳 。孤贫用功学习,有远大志向,敬慕唐朝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为师亮 。
赵匡胤到西都,齐贤以布衣身份到赵匡胤马前献策,被召到行宫,齐贤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件事,分别是: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奸 。其中有四件符合赵匡胤的意思,张齐贤坚持认为十条都是好的,赵匡胤发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了 。赵匡胤回朝后,对赵光义说:“我到西都,只得到一个张齐贤罢了 。我不打算授任他官职,今后可以让他辅佐你任宰相 。”
明察活人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赵光义开科取士,本想把齐贤录取为前几名,有司偶然选择失误,赵光义不高兴 。一榜进士都授任京官,于是任命齐贤以大理评事身份通判衡州 。当时衡州审讯劫贼,审判后都要处死,张齐贤到任后,救活其中误判的五人 。从荆渚到桂州,水路邮递铺夫数千户,被邮役困苦,衣食不足,齐贤上奏减去了一半 。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任职期满回朝,恰逢赵光义亲征后汉,张齐贤朝见,迁为秘书丞 。忻州刚刚攻下,任命他为知州事 。
上书直谏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赵光义召张齐贤回朝,改任著作佐郎,直史馆,改任左拾遗 。冬天,太宗北征,议论的人都说应当速取幽蓟,张齐贤上疏说:”现在海内统一,朝野安定无事,关系到陛下忧虑的,难道不是因为河东刚刚平定,驻屯军队太多,幽蓟未被攻下,粮草运输过劳吗?我认为这些不足为虑 。自从河东平定,我任知忻州,捕捉到契丹纳米典吏,都说契丹是从山后转运粮草到河东 。据我考虑,契丹能自备军粮,则是对于太原不是不尽力,然而太原最终被我方占有,是因为契丹军力不足 。河东刚刚平定,人心还未安定,岚、宪、忻、代几州没有军营,敌人进攻则田地尽失,敌人侵扰边界则守备为忧 。到了国家扼守要害地方,增加壁垒,控制扼守左右边,边防严密,恩信已经实行,民心已经安宁时,敌人还跑到雁门、阳武谷来争夺小利,其后果是他们的智力能料知的 。圣人行事,一举一动都考虑周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如果慎重考虑,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 。自古边疆之事难以处理,并非完全因为敌国,也大多由于边吏侵扰导致的 。如果边缘诸营寨抚御得到合适人选,只要加固壁垒挖深沟濠,蓄精养锐,以闲逸自处,我方安宁敌方劳顿,这是李牧之所以为赵所用 。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 。如果这样则边疆宁静,边疆宁静则转运之劳可减,转运减则河北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则田产丰富而蚕绩增加,百姓专心务农积聚粮食,充实边疆的用度 。况且敌人的心也是择利避害的,怎么肯跑到必死之地去作寇呢?我听说以六合之内为家者以天下为心,哪里有以争尺寸之地为事,斗强弱之势而后已的呢?所以圣人先务本而后求末,使国内安定来抵御敌国 。百姓是本,土地是末 。五帝先王,没有不先务根本的啊 。尧、舜之治没有别的方法,在于使百姓安定并且为百姓谋利罢了 。百姓安定且有利后,则远方之人恭敬到来 。陛下爱护百姓,谋利天下之心,真是尧、舜啊 。我猜想群臣大多因为纤微的利益,任用克下之术,侵扰穷苦百姓,以为有成 。至于百姓的疾苦,看到了像没有看到,听见了像没有听见,招来民怨导致祸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希望慎重选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岭南、河东,凡是以前赋敛苛重的地方,予以改正,因循旧例谋利于百姓,使赋税课利都有利于民,可以长久实行,为圣朝立法;除去旧弊,天下诸州有不方便百姓的,委托长吏上告 。胆敢照行旧法者,处以重罚 。使天下百姓都知道陛下的心意,感戴陛下的恩惠,用德政来感动远方之人,用恩惠来谋利于百姓,则远方之人的归服,可指日而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