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有两个人崇洋媚外的卖国贼,说了大清的不好被全国人围攻

大家知道,现在如果哪个中国人敢说自己国家的不好,那是很惨的,轻者被围攻,重者被人肉 。或者如果你说某个其他国家好,你就成了崇洋媚外的卖国贼,辱华者 。
其实这种事一点不稀奇,从清朝开始就是这样的了 。有两位悲剧的仁兄,就是其中的代表 。
第一位名叫郭嵩焘 。郭嵩焘是晚清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驻英国大使 。驻X国大使,这在今天是非常正常的外交活动,它代表了国与国之间平等的外交关系 。但在清朝,“驻英大使”这四个字是大逆不道的,因为在清朝看来,我们是天朝上国,宇宙的中心,我们只搞一种外交,那就是周边小国屁颠屁颠来给我们进贡,以表忠心 。在大清看来,没有平等外交这一说,就连大清新认识的英国、法国、美国,都被大清当成海外小弟,他们和朝鲜、越南的唯一区别就是他们远了一点 。
英国人从1790年代就提出希望中国能派出驻英公使,被乾隆果断拒绝 。后来中国的有识之士都感到中国确实落后了,严重脱轨了,才终于放下姿态,在1876年派出了第一任驻英国大使郭嵩焘 。这一年距离英国人第一次提出恳求已经过去了将100年,而这一年离清朝灭亡也只有30多年了 。
郭嵩焘去英国的时候,已经58岁了,是个典型的老古董 。中国的官员都是从小学习儒家文化,长大当了官,更是深受儒家伦理的熏陶,什么仁义、道德、廉耻,修身、治国、齐天下,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 。
然而,当郭嵩焘去了英国后,他惊呆了 。郭嵩焘写了一本日记,叫《使西纪程》,记录的是他在去英国路上的所见所闻 。因为这本书,郭嵩焘被人肉了 。郭嵩焘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
郭嵩焘到了伦敦,发现伦敦城灯火辉煌,街道干净整洁,建筑精美,他认为这和大清城市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在经过英国的每一个港口的时发现,虽然每天无数轮船进进出出,但是非常有秩序,井井有条,这和大清的混乱无序形成了对比 。更关键的是,他发现英国人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人的精神面貌很好,这是最让他惊讶的一点 。
这些见闻让郭嵩焘下了一个结论,他认为他读了一辈子的儒家经典,直到来到了英国,才发现这里是真正符合儒家所讲的仁义道德的地方 。
郭嵩焘还说了西方各国富强的原因 。他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就是因为给了商人充分的自由,他希望祖国能学习一下这些西方国家的优点,摆脱掉愚昧自大的状态 。
郭嵩焘说了这些话后,结果可想而知 。朝中一群爱国大臣,对郭嵩焘非常愤怒,各种口诛笔伐 。
有人骂:“郭嵩焘就会给你英爹吹牛逼,说你英爹多仁义、多富强 。中国只要稍微有点血气的人,都对你咬牙切齿 。”
这不是我乱翻译的,原文是:“极意夸饰,大率谓其法度严明,仁义兼至,富强未艾,寰海归心 。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 。
还有人说:“真不知道你还有没有良心,狗不嫌家贫不知道吗?”
还有人说:“郭嵩焘已经中了洋毒,没救了 。”
悲剧的郭嵩焘马上就被人肉了,一堆大臣上表弹劾他 。有个大臣说:“郭嵩焘的这本《使西纪程》,不能给老百姓看到,他们都是愚民,没有分辨能力,人人都看就完了 。”
原文是:“愚民不测机权,将谓如郭嵩焘者将蒙大用,则人心之患直恐有无从维持者” 。
这本日记是郭嵩焘在英国写的,写完就寄回国了,希望朝廷能刊印此书,让百姓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这么多人的反对下,朝廷下令烧掉此书 。幸运的是有一些刊印的书逃过了审查,流传了下来,今天我们才能看到 。
郭嵩焘表扬了英国,被万人唾骂 。还有一个人表扬了美国,也是一样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