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李文靖淡然无欲,王沂公(王曾)俨然不动,资禀既如此,又济之以学,故是八九分地位人也 。
叶梦得:李文靖公沆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尤不乐人论说短长附己 。
王称:李沆、王旦相继相章圣(宋真宗),君臣俱欲无为,上则阴阳和风雨时,下则水土平草木茂,外则便鄙不耸,内则比屋可封,真得宰相之职矣,而沆犹日奏水旱盗贼之事,以防人主侈心,其先识远虑盖如此 。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 。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 。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凖 。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
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 。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
洪迈: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云:“以此报国 。”此六七君子,盖非扬己取名,瞭然使户晓者,真名世英宰也!岂曰不事事哉?
《朱子语类》:①李文靖只做得如此 。若有学,便可做三代事;真宗晚年岂有如此等事!②谈苑说李文靖没口匏事,极好,可谓镇浮 。然与不兴利事,皆落一偏 。胡不广求有道贤德,兴起至治也?
吕中:①然王安石、章子厚(章惇)之徒破资格用小人,又不若李公沆、王公旦谨守资格之为有得也 。②盖自李文靖(李沆)、王文正(王旦)当国,抑浮华而尚质实,奖恬退而黜奔竞,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谨,政府有王曾之重厚,台谏有鲁宗道之质直,相与养成浑厚朴实之风,以为天圣、景祐不尽之用 。虽缙绅之议论,台谏之风采,道学之术,科举之文,非若庆历以来炳炳可观,而纪纲法度皆整然不紊,兵不骄,财不匮,官不冗,士不浮,虽庆历之盛,亦有所不及也 。③而宋朝之指目为小人者,自钦若(王钦若)、丁谓始 。…故当时知二子之奸者,王旦、李沆而已 。④灵州之议,当以辅臣之言为是,而李沆、杨亿之言为非 。
脱脱:①真宗英悟之主 。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 。②李沆为相,正大光明,其焚封妃之诏以格人主之私,请迁灵州之民以夺西夏之谋,无愧宰相之任矣 。沆尝谓王旦,边患既息,人主侈心必生,而声色、土木、神仙祠祷之事将作,后王钦若、丁谓之徒果售其佞 。又告真宗不可用新进喜事之人,中外所陈利害皆报罢之,后神宗信用安石(王安石)变更之言,驯至棼扰 。世称沆为“圣相”,其言虽过,诚有先知者乎!
朱元璋:真宗亦号贤君,初相李沆,日闻灾异,其心犹存警惕 。
韩雍:上论古人,若李沆之风范端凝、若李谘之苦学奉亲,皆以德而显者也 。
丛兰:臣尝观古之漕运,唐称刘晏、宋称李沆 。刘晏之法,以盐雇佣;李沆运船,令载盐回 。所以称善也 。
敖英:呜呼!二公(李藩、李沆)可谓能执大臣吁(阙)弗之义矣 。
邵经邦:①愚观引烛焚诏之事,未尝不叹文靖之风烈也 。夫封还犹美事,补缀亦盛典,而况於焚之乎 。非其存心之廓然,太公所见之确然不易,未有不以利害动于中者也 。且刘氏何为者,以其族则至微也,以其艺则至卑也,以其姓则至远也 。扁扁之石履之卑兮,帝盆不思耶 。而赋性警敏通晓书翰,于政之渐肇基于此 。沆之先见,岂惟阴却履霜之微,而且明拒如纶之旨 。他日李迪之不肯从谈,杨亿之不从草制,是皆闻风而起者 。熟谓一时之举措不足,以关一伐之得失耶 。②此李沆之论(指李沆论密奏之事),万代所瞻仰也 。
- 北宋宰相李迪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李迪
- 北宋宰相张知白的故事张知白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 北宋名相李沆的政治贡献李沆的为政思想有哪些
- 北宋宰相丁谓的性格特点丁谓的品行怎么样
- 北宋时期,曾发生了哪两起轰动天下的文字狱大案?
- 北宋大臣向敏中的故事向敏中的奇闻异事有哪些
- 北宋名相吕端的故事吕端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 北宋宰相吕蒙正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吕蒙正
- 揭秘:北宋历史简介之靖康之耻
- 北宋宰相范质生平简介北宋宰相范质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