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吕端的故事吕端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终成大器 。沧州节度判官吕兖之孙、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 。吕端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后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等职 。官至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加右仆射,后以太子太保罢职 。卒赠司空,谥号正惠 。
吕端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镇定自若
吕端渡海出使高丽时,风暴折断了船的桅杆,船上的人都非常害怕,只有吕端仍旧在读书,像在斋阁时一样 。
大事不糊涂
【北宋名相吕端的故事吕端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 。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决意相之 。”
这句话,原出自北宋太宗多年体察吕端后对其处事为人的一种无可辩驳的评价,而且也确实反映了吕端的人品和才干的真实情况 。从历史书籍中能找到的,能说明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事例有以下两件事:
其一,太宗曾向吕端问过计策,说自从汉唐以来,有过封乳母为夫人的事情,要吕端拿个主意,如今该怎么办才好呢?吕端回答说:“以前汉唐朝代跟现在不同,那个时候或者是因国大,或者是因为名声好,才那样做的,都是事出有因的 。可以这么说吧,法无定法,礼无定制 。”吕端这番话使得太宗大开心窍 。
其二,吕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他就主动的奏请圣上将相位让给了寇准,由寇准接任宰相,吕端自己又做了参知政事那个有相职无权的谋事官职 。后来寇准也做了参知政事,按理说吕端在前,寇准在后,其名次排列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可是吕端偏偏奏明圣上要求把自己列在寇准之后,并得到了恩准 。吕端不计名利地位,遇事顾全大局,处事以清廉简洁为原则,在当时传为佳话 。
有这样的事实,加之平时吕端临朝很少发表高谈阔论,就有些人误认为吕端是个糊涂人,然而宋太宗却认为这都是一些小事,吕端只不过是“小事糊涂”罢了,遇有“大事不糊涂” 。
太宗的话是言出有据的 。宋时,天下战事此伏彼起,内部也不够统一 。西夏李继迁造反,搅得西部边境不安,宋出兵攻夏 。宋保安军逮住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本来想把她杀了 。为此,宋太宗单独召见寇准,询问他有何意见 。当时,寇准没有不同意见拿出来献上 。在寇准退朝的时候,被吕端瞧见 。吕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谋划当中 。就让寇准留步问个究竟 。吕端问寇准:“太宗是不是提到找我吕端商量事情的意思?”寇准说:“没有!”
吕端心想口出:“边关上平常的事情,不必让我知道,若是有军国大事,商量大的计策,我吕端身为当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 。”寇准听了吕端这番话,觉得这件事确实重大,就将方才太宗召见他是为了处置李继迁之母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了吕端 。吕端问寇准:“圣上打算怎么处置呢?”寇准回答:“圣上的意思是把她在保安军北门外斩首示众,打算用这种处置方法来镇戒那些造反或叛逆的人们 。”吕端听到这个地方忙说:“若是这么处置了,可不是什么好办法 。”于是吕端又亲自上朝奏本,提出不要斩杀李继迁母亲的意见 。他为了说服太宗,还用秦、汉项羽欲杀邦之父的故事相劝说,他说:“李继迁是个反叛之人,今天杀了他母亲,明天能逮住李继迁本人吗?如果不能的话,不就结下了更大的冤仇了,不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反抗之心了吗?”太宗听了吕端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问道:“照你这么说,对李继迁的母亲该当如何处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