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到下邳的张良后来成为一代杰出的谋士,他的谋略是从哪里学来的呢?传说张良是得到了仙助,《史记》等史籍对这个传说有详细记载,智慧来自神助的传说使张良的身上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
有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一座桥上游玩 。经过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白发老人面前时,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吩咐张良:“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闻听此言,张良很气愤,但见老人年纪比较大,就忍气吞声地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 。老人又得寸进尺地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强压怒火,跪在地上为老人穿上了鞋 。穿好鞋后老人笑着离去,但走了一里多地后,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小子有培养前途!5天后,你还来这里见我 。”
5天后的一大早,张良依约来到桥上,谁知老人早已到了 。老人满脸怒色说:“年轻人和老年人相约,怎么能迟到呢?回去!5天后再来!”
又过了5天,张良鸡鸣之时就前去赴约,但还是迟到了,老人又让他5天后再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出发,终于赶在了老人的前面 。张良的真诚经受住了老人一连串考验,老人高兴地说:“这样做才对!”然后拿出一本书说:“你把这本书读透了,就可以为帝王之师!”说完飘然而去 。
天亮后,张良发现老人送的书竟然是他梦寐以求的《太公兵法》,传说此书是西周姜子牙所著 。得到《太公兵法》后,张良手不释卷,果然成为智谋奇才 。
谈到“拾履得书”一事的真伪,郑中智先生笑着说,此事应当也是张良的一个计谋 。当初,张良曾经是个“愣头青”,年少气盛,血气方刚,史籍记载,直到“居下邳”时,张良依旧“为任侠” 。不过,在“居下邳”的几年中,张良实际上处于反思学习阶段,可能学习了姜太公的很多军事思想,渐渐走向成熟 。在封建社会,某些人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利用群众的迷信思想,杜撰出一些神话为自己服务,在当时这种手段相当管用 。张良可能杜撰出这个神话,借以长自己志气,灭他人威风 。
性格决定:
张良因何不称王
刘邦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辉煌的汉朝,张良功不可没 。刘邦曾赞扬说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与萧何、韩信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汉初三杰” 。有句名言道,“不想当元帅的士兵 不是好士兵” 。细读历史,很多人不免生出这样的遗憾:张良为何只是老老实实地屈居人下做谋臣,而不去称王?他的主子刘邦系痞子出身,为什么却能当皇帝?
郑中智先生分析说,张良不是没有为王的雄心,实际上他也有称王的机遇 。陈胜起义之初,张良也曾聚众百余人,为何他不去称王,而一心要去投奔刘邦呢?因为在古人的脑子里,忠君忠主的思想比较重,这种思想也可能统治着张良 。
郑中智先生说,张良的城府很深,就像下橡棋一样,常人只能看一步,张良却能看三步 。张良对时事看得很透,历代君王都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坐上王位的,而张良却不是这样的人 。张良还有自知之明,他认识到自己没有做王的政治手腕,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充其量就是块做谋臣的“料”,他与刘邦只能是“帅才”与“将才”的关系 。如果勉强为之,不一定会成功 。
赵宪立认为,张良的胸襟也决定了他不会称王 。当初,张良投奔刘邦的目的在于报国仇家恨,而不是求取功名 。秦朝推翻了,张良目的也就达到了 。平定天下论功行赏时,刘邦封侯,曾许诺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作为封邑,但张良只要一万户,张良还说了一通肺腑之言,《汉书列传》记载的张良的这段话就足以说明问题:“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
- 揭秘周勃陈平关系如何周勃陈平之间有什么故事
- 揭秘:李广为何一生未能封侯?
- 揭秘:历史上第一个遭到人民公审的皇帝周厉王
- 揭秘三国中让枭雄曹操真心痛哭的几个牛人是谁?
- 是情敌还是姐妹:揭秘咸丰死后慈禧迫害丽妃真相
-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卖身为奴的公主的悲惨命运
- 揭秘三国中最被低估的大将:力战关羽不败的徐晃
- 揭秘:民族英雄郑成功一家惨遭施琅灭门惨案真相
- 揭秘:大明太祖时期首富沈万三的发家致富之路
- 揭秘:唐朝名伶谢阿蛮与杨贵妃到底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