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韩信?怎样看待韩信之死?

如何评价韩信?
韩信是少有的军事奇才,也是刘邦集团里唯一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在刘邦和项羽在荥阳的正面战场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并最终形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大包围之势,所以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毋庸怀疑的 。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
由于韩信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以至当时军中兵器均刻上“不杀韩信”四字 。韩信也自恃功高,刘邦不敢杀他 。但刘邦得天下后,恐韩信造反,无人能敌,又见韩信十分狂傲,终于动了杀机 。
最后韩信被好友萧何诱至宫中,死于吕后的菜刀之下 。临死前,韩信才大悟,后悔当初没听蒯彻之言 。
如何看待韩信之死?
韩信是楚汉之争中叱嚓风云的人物 。汉军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没 。他是当时首先提出了统一天下的重大决策人 。他助刘邦经营汉中,平定关中地区;分兵往北扩张擒获魏王,夺取代地;击败赵国;向东进占领齐地;向南挺进骇下灭项羽……可惜的是如此一个战功显赫的汉开国元勋却落个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场,成了主子刘邦的刀下鬼 。史书记载韩信被诛的原因是挑动和勾结陈豨谋反 。但这一说法很颇让人怀疑 。不少人猜测这是刘邦和吕后一手造成的大冤案 。是他们枉杀韩信的一个借口 。
早在韩信平齐败楚杀广田等将时,项羽曾派人游水韩信煽动他背叛刘邦,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做诱饵遭到拒绝 。齐人归通多次暗示韩信,若背叛刘邦则“大贵”,他毫不动心 。辩士蒯彻在游水韩信脱离刘邦时曾给过韩信一次有力的忠告,提出“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死死的追随刘邦不是件好事 。韩信虽然内心犹豫却偏偏念着刘邦对他解衣推食的恩惠,以致”汉王待我甚厚”“不忍背汉”,还自以为功高“汉终不亏我齐” 。最终拒绝蒯彻的建议 。由此可见韩信在有势力有机会自己成就大业时没有想过背叛刘邦,更何况在刘邦建汉以后 。再说如果韩信有谋反的真凭实据 为什么当初韩信被捕后不经过大堂审问?还要采取近似暗杀的手段,斩韩信于长乐宫的钟室之内 。
【如何客观评价韩信?怎样看待韩信之死?】就刘邦来说,多有负于韩信,且待韩信一直假意惺惺,时时提防 。有人认为韩信自请为代理齐王有不轨之心 。这样看未必武断 。从当时战略考虑出发,齐为新地远在东境,面临强楚确实需要一个定身份的人压阵 。再说一个功臣要些封赏无可厚非,(刘邦因一个邻居关系就封过人家燕王,和韩信要求的比起来似乎不为过 。)毕竟人都有名利的愿望 。只是韩信不懂得在主子面前收敛自己 。不懂得在适当的时机索取自己应得的那份酬劳 。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却是一个笨拙的政治家 。司马光评价韩信“以市井之利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其人” 。韩信以商人的心里乘机为自己谋利,以君子的心里要求刘邦报恩,在当时的那种要求以主子为马首是瞻的社会环境未免太难 。由此可见,韩信的死已经是一种必然 。无论其后来谋反事实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