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兴圣皇帝李暠是怎么死的李暠的墓地遗址在哪里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
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
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
李暠是怎么死的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李暠卧病不起,遗诏给长史宋繇说:“我从小遭受悲痛,备尝各种艰难,在社会动乱之际,受到此地之人的推举,才弱智浅,不能统一河右 。现在气力衰弱,将不再能好转了 。死是自然的规律,我不悲伤,所遗憾的是大志不能实现 。居于最高地位的人,应当仔细地警惕危亡的预兆 。我死之后,世子李歆就如同卿之子,好好地辅导他,告诉他我的经历,不要让他高高在上,专横骄傲自以为是 。军国的大计,委托给卿,不要使谋略偏误,丧失成败的关键 。”同年二月,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李暠死后,太子李歆继位,史称西凉后主 。
李暠的墓地遗址在哪里
2004年,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西15里处发现的小土山墓葬,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李暠之墓 。
被当地村民俗称的小土山,实则为一高大土堆 。其西南两面为砾石滩,东北两面为新垦耕地 。由于常遭农田灌溉渗水的浸泡,2001年4月,小土山东北角发生意外塌陷,酒泉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确认系一座古墓葬,随后进行抢险性的清理挖掘工作 。这是一座深20米、墓室面积90平方米、墓道长71米的巨大墓葬 。整个墓室东西长21.6米,南北宽12.27米,均用青灰色条形砖构筑,分为车马室、贮藏室、甬洞、照墙、石门、通道、前室、耳室、过道、后室等10部分 。照墙上的壁画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白鹿等,以黑、黄、绿为主要色彩 。石门右侧方形砖上的壁画内容为站立的三位侍臣,身体侧向墓门,其中两臣头戴官帽,身着朝服,手持笏板,恭敬等候,似进宫朝拜之意 。车马室内遗有一副人体头骨,北耳室内遗有一副无头的人体骨骼 。前、后室均为青砖叠砌的覆斗顶,所铺地砖遭早年盗墓者严重毁坏,室内遗有大量草木灰和木炭屑,后室棺床被严重扰乱,南壁有两处盗洞 。随葬品所剩无几,只出土少量的陶豆、陶钵、银簪、银扣饰、鎏金的铜泡钉、铜饰件、铜钉、铁棺钉等器物 。
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和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到现场考查后认为,小土山墓葬与其周边分布的已考古墓葬群一样,属魏晋时期的墓葬 。只是该墓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墓道宽阔,并有附属建筑,带有地面宫殿式建筑色彩,墓主人不会是一般的贵族 。在河西发现魏晋时期如此大的墓葬,至少是“王”一级的墓 。从墓门壁画砖上所绘内容来看,反映的也是“王”与“臣”的地位等级关系 。而在酒泉的历史时空中,称“王”的只有西凉王李暠 。李暠是汉代前将李广的第十六世孙,又是唐朝先祖,唐朝在修撰史书时,追谥他为“兴圣皇帝” 。400年,李暠控制西域,建国西凉 。405年,李暠自敦煌迁都酒泉,他发展军屯、提倡民垦、励精图治,把酒泉变成为河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据史书记载,417年2月,李暠病死“王葬建世陵,于酒泉西15里” 。小土山墓葬所处位置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专家们通过对墓葬特征、周边环境、地理位置等考察论证后认为,小土山墓葬就是西凉君主李暠之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