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满月要剃头,胎发不能乱丢,那么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生育礼俗一般包括添喜、报喜、三朝礼、送粥米、满月、做百日等,各地又在细节上各有不同 。
上篇讲到“送粥米”,下面再接着来看看古代山东是如何给婴儿过满月的 。
满月,顾名思义,就是指婴儿降生一个月 。一般人家在这天要“做满月”,也有称之为“过满月” 。
祝贺母子平安,谓之“弥月之喜” 。
这一天可不一般,主家必须广泛宴请宾客,亲友们则要准备贺礼,大多为馒头、点心、衣物之类 。
很多地区会在满月这天给婴儿第一次理发,俗称“铰头”或“剃头”,而且会有一定的仪式:
“满月剃头仪式在旧式礼俗中比较隆重,主要由外祖母家赠礼,布置礼堂,请全福人抱婴儿坐中间,由剃头匠人剃胎发,胎发多收藏起来或用丝络装起来挂在床头,剃头后婴儿穿上新衣,亲友赠礼聚餐,剃头匠人得供桌上所有供品 。”(《中国民俗学》)
当然,满月这天对于产妇来说也很重要,终于可以告别充满禁忌、如同坐牢的“坐月子”时光,进入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
下面来看看《醒世姻缘传》的描述 。
第二十一回描写了晃梁满月的情形:
“瞬眼之间,过了年,忙着孩子的满月,也没理论甚么灯节 。十六日,春莺起来梳洗,出了暗房 。
晃夫人也早早梳洗完备,在天地上烧了纸,又在家庙里祭祀,春莺也跟在后面磕头,方才一家大小人口都与晃夫人道了喜 。
春莺先与晃夫人叩了头,晃夫人分付家下众人都称呼春莺为沈姨,因他原是沈裁的女儿,所以称他娘家的本姓又与小娃娃起了个乳名叫做小和尚 。
吃过了早饭,可可的那十六日是个上好的吉日,煞贡、八专、明堂、黄道、天贵、凤辇,都在这一日里边,正正的一个剃头的日子,又甚是晴明和暖,就唤了一个平日长剃头的主顾来与小和尚剃胎头 。
先赏了五百文铜钱,一个首帕,一条大花手巾,剃完了头,又管待他的酒饭 。渐次先是那些族里的婆娘们,又是众亲戚的女眷,都送了礼来与小和尚满月 。”
一出满月,产妇便可结束月子生活,因此春莺终于可以出得暗房 。由于春莺是晃老爷收房之妾,所以地位较低,娘家人也不受重视,故而春莺没有“搬满月”之事,剃头亦无春莺娘家兄弟在场 。
山东是孔子故里,受孔府家族制度的影响,也比较重视家族习俗,如年节、祖先忌、诞日或家庭喜庆之日,在家中或祖茔进行简单的祭祀活动 。
其中“庙祭在家庙中举行”,“家庆通常包括家庭成员的诞生礼,冠礼即成年礼、婚礼、寿礼等项,除此之外,一切为家庭添喜的事,都可以作为家庆 。”(《山东省志·民俗志》)
晃梁的出生不是一般的添丁之喜,更重要是避免了晃家财产被晃思才、晃无晏等人瓜分,晃家才不会家破人亡 。因此,这次添丁之喜足以看作是晃家的家庆,理应在家庙中祭祀一番 。


【古代孩子满月要剃头,胎发不能乱丢,那么他们是怎么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