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底是什么意思?盘点十句被误会大了的经典名言( 三 )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在这里插一句,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方说现在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看,谈教育谈得多深刻啊 。解释如此通顺,而且更加贴近“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夫子的本意 。怎么下面劈头盖脸就来了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变成向帝王们教诲愚民政策的训诫了呢?为什么要让孔老夫子背两千多年的黑锅呢?
五、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大夫抚式,士下之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刑人不在君侧 。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礼记》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铁证 。我们不妨翻开典籍,看看历史真相 。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于《礼记》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大夫抚式,士下之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刑人不在君侧 。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
《礼记》这段原文是记载具体的乘车礼仪 。根据上下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大夫抚式,士下之 。礼不下庶人 。”这是讲一般乘车礼仪 。
两车相遇,要相互表示敬意 。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至于庶人,在先秦人看来,他没有当官食禄,就不必行这套礼数 。这和现代公司礼仪只能约束公司内部是一样的 。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这是讲对违反乘车礼仪者的处理 。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恐吓下级行礼 。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逼迫下级对上级礼貌 。现代公司不也讲要人性化管理,老板对经理层要客气吗?“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这是讲特殊情况下乘车礼仪的变通 。
这是先秦封建制礼仪,都是合情合理的,古人的纯朴可见一斑 。这哪有什么“阶级压迫”色彩?就算是后人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混合成一句话,割裂了《礼记》中具体乘车礼仪的语境,古人也没有认为“礼不下庶人”就是指对百姓无礼,“刑不上大夫”就是指贵族可以无法无天 。
六、女子无才便是德
原句: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隋唐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