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何被连续饿了九天?诗圣杜甫的人生经历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男,汉族,712年2月12日生,属相鼠,星座宝瓶座,河南巩县人,历任副处级的唐朝左拾遗,正处级的唐朝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窘,但是却创作出诗歌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等等,并有《杜工部集》六十卷传世 。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关系
杜甫的家庭出身还是很光鲜的 。他是晋朝灭孙吴大将杜预的二十世孙 。《旧唐书》记载,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县长一职 。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官至省部级的膳部员外郎 。父亲杜闲也是四川奉节的县长,因此杜甫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杜甫在他父亲去世后,生活很快就穷困潦倒了 。杜甫有文人性格的孤傲清高,却一心想从政做官,这种选择错误,注定他会白白努力一场;杜甫还有放纵恣肆的性格缺点,这让他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和朋友,甚至差点惹来杀身之祸 。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经历坎坷,他有几个子女都被饿死了,史书上只记载他有个儿子杜宗武也是一生流落,老死湖南 。
笔者从做人和做诗两个方面来概括杜甫的人生经历 。
做人:杜甫的凄苦身世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虽然 7岁吟诗,15岁扬名,但是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书记员之类的小官,后世虽称其人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他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写的虽是“初唐四杰”,却是诗人自嘲之意:“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的人生经历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时期
732年,20岁的杜甫开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江浙生活 。五年之后,他去唐朝首都河南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了 。之后杜甫漫游冀鲁豫,在洛阳遇到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到高适,三人同游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济南,分手后又相遇于山东东部,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
二、35岁至44岁:困居长安时期
这一时期,杜甫在洛阳一心钻营,谋取功名 。他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看管武器装备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科级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玄宗在751年正月8日至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 。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
三、45至48岁:陷贼和为官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陕西黄陵县西南的鄜州,独自去投唐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正处级的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申辩,被贬为副处级的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杜甫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三吏”、“三别” 。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