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一个刚强威猛,颇有点自高自大的人物,既有勇于任事、不畏艰难的优点,也有桀骜不驯、任性而行的缺点 。
在蜀汉立国之前和建国之初,上有刘备这个雄主统驭,左右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大将并立,魏延还不可能目中无人,他的缺点较多地受到控制,而他的优点则较好地得到发挥,在无数次的拼杀鏖战中建立了累累功勋 。随着刘、关、张、马、黄、赵等人相继谢世,诸葛亮独力支撑蜀汉大局,魏延成了开国元勋中硕果仅存的大将,地位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 。这时,他那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毛病就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了 。他以西汉王朝的开国元勋韩信自许,一心要自领一军,与诸葛亮分道而出,建立吞强魏、复汉业的盖世奇功 。而且,他也确实提出过直出褒中,奇袭长安的妙计 。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他的妙计,对他分兵的要求也总是“制而不许” 。这就使他常常感到不那么得志,对诸葛亮颇有牢骚,甚至认为诸葛亮过于胆小,“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只是由于对诸葛亮心存畏惧,他还不得不有所顾忌 。另一方面,同僚们对他处处让三分,惟独杨仪却偏偏不买他的帐,老是同他争长论短,这当然要引起他的不快,久而久之,双方竟“有如水火” 。“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 。”(《三国志·蜀书·费祎传》)因此,当诸葛亮病逝,由杨仪统兵撤退,要他断后时,他再也按捺不住不满的情绪,竟然失去了理智,忘记了大敌当前,三军新失统帅,亟需加强团结,稳定军心,却非要同杨仪见个高低 。不管魏延可以举出多少理由,这种先小忿而忘大局的行为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当然也是不得人心的 。所以,尽管他一向“善养士卒”,到了这个时候,却是“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 。”(《魏延传》)魏延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带着儿子逃跑,终于丢了老命 。半世威名,毁于一旦,铸成了千载悲剧 。
魏延死后七年,即后主延熙四年(241),蜀人杨戏著《季汉辅臣赞》,给魏延下了这样几句评语: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
折冲外御,镇保国境 。
不协不和,忘节言乱,
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
这段赞语,肯定了魏延“折冲外御,镇保国境”的功劳,叹惜他不能善始善终,指出根源在于他那“不协不和”的性格 。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所以,人们有理由说魏延并未背叛蜀汉,但也同样有理由说他的悲剧是咎由自取 。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 。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古人则一直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后人则多因此诟病诸葛亮用人过于挑剔 。其实两者皆非,仔细分析魏延一生的所作所为,其成败主要还是与其自身为人处事的性格弱点有着直接关系 。
一是不善于与主帅沟通、以开诚布公取得理解和支持,牢骚满腹,口出怨言,不平之气溢于言表,缺乏组织纪律观念 。魏延与诸葛丞相在军事战略上有分歧,但他不是主动与诸葛亮沟通,推心置腹地阐述自己战略方案的理由和优势,用道理说服领导,谋求谅解与和好,或是保留意见,服从大局,等待机会,让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是无原则地滥发牢骚、背后嘲笑和不负责任地诋毁,难怪会招致诸葛亮对其动机和人品的猜疑 。
二是不善于处理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和维护内部团结,孤高自傲、争强好胜、妄自尊大,缺少团队精神 。魏延和陈式二人因不听诸葛号令大败而回时,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 。”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 。”二人互相抱怨、互相指责,没有一点勇担责任的精神,往日的情谊无影无踪 。有功相争、有过相推,哪里还有同僚之谊,怎能不让人对其人品产生质疑?又怎能获得大家的拥护和信任?所以尽管魏延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披摩,在蜀国、在军中却很难找到志同道合之人 。
- 三国蜀汉将领魏延的墓在哪?蜀将魏延死在哪里?
- 如何评价司马昭?历史上的司马昭是怎么样的人?
- 莲藕在家怎么种植方法 在家如何自己种植莲藕
- 如何选择冰箱贴
- 自己在家月季种植方法 月季如何种植
- 李子施肥方法和注意事项 李子如何施肥
- 在家种植生菜方法 在家如何种植生菜
- 电脑没声音了如何恢复?电脑突然没声音修复方法汇总
- 空调为何会自动启动空调自动启动如何解决【详解】
- 电脑配置低怎么办如何让电脑运行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