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最后15年生活:隐居上海尽情纳妾游玩

康有为,1858年生,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 。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了改良主张 。1890年至1893年间,在广州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在北京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1898年,与梁启超、谭嗣同等首倡维新,向光绪帝提出改革建议,推行新政,不幸失败,遭清廷通缉,遂流亡海外16年,后组织保皇派,于1913年回国 。
1913年12月,康有为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回归广东南海,安葬了母亲和胞弟康广仁的遗骸,翌年6月,乘长江轮,徐徐驶向上海 。面对奔腾的激流,康有为回顾自己当年的岁月,深感老之将至,不禁泛起回天乏术,息影林泉的念头 。
这位维新领袖人物的最后15年,就在构筑别墅、尽情纳妾、游山玩水的寓公生活中度过 。
康有为一到上海,就看中了大实业家盛宣怀在新闸路16号(今新闸路1010号新亚药厂)的辛家花园,以每月120元的代价租赁下来 。辛家花园占地10亩,围以红墙,曲径通幽,有移步换景之妙,院内林木森然,奇花如海,一派田园风光 。康有为将园内两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二层楼房,命名为“游存楼”和“补读楼”;在园内搭起凉棚,种植瓜果葡萄,养了大龟、海豹、澳洲袋鼠等动物 。于是,康有为率家眷和门客,过起了悠闲的“归隐”生活 。
毕竟康有为久租盛家住宅不甚方便,1921年,他在愚园路购地10亩,仿辛家花园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园林式住宅“游存庐”,门牌为192和194号(今愚园新村) 。“游存庐”临街筑有两幢西式楼房 。院中为一座五开间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名“延香堂”;左边是一个宽敞的大客厅,可以举行相当规模的舞会,这些是康有为及其家属居住活动的地方 。康有为在院内挖了大池塘,内可划船,又筑桥建亭,遍种花树1200余株 。院中除了原来的动物外,又增添了两只孔雀、一只麋鹿、一只金丝猴、一头野驴和500尾金鱼 。在这湖光山色的“世外桃源”,康有为四季如一,驾扁舟一叶于鹿鸣猿啼之中,荡漾池塘,咏诵华章 。
1920年,康有为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丁家山建筑了占地30亩的“一天园” 。丁家山突出湖面,好像一只苍鹰振翅欲飞,山不甚高,却能鸟瞰全湖 。康有为每至春秋花季,便去“一天园”小住,今尚留下《一天园记》、《一天园诗十章》等佳作 。1921年,康有为在上海杨树浦,临吴淞江处修建了“莹园” 。该园完全按江南农村格局构思,简单中显现水乡农人躬耕田野,安居乐业的意境 。他经常坐着马车,悠然地去那儿小住,以体验农村生活 。1923年,康有为游青岛,青岛市长赵琪招待他住入福山路6号的“提督楼”(今福山支路5号) 。当康有为得知此楼乃1898年德国在青岛设治时造的提督署,一次大战结束后,我国收回胶州湾,该楼成为官产时,他猛地想起了德国、日本侵占这片美丽领土的耻辱,遂将其租下,次年干脆买下院落,取名“天游园” 。自此,康有为每年率太太、子女来青岛避暑,直至在“天游园”逝世 。
康有为晚年身体尚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游览了几十座名山,其间最能反映他政治上失意心态的乃是匡庐、终南山之旅 。
1918年,康有为放舟九江,登上了云雾缭绕的庐山 。他手拄龙头杖,蹒跚于牯岭街、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五老峰……一日,康有为兴致盎然地去含鄱口看日出,当朝阳喷薄欲出之时,紫霞荡漾,满山金光,鄱阳湖上平静如镜,渔帆点点 。突然,峡谷间云海浩瀚,九奇峰如大海上的浮岛,徐徐向他飘来 。康有为触景生情,感叹世事变幻,回忆起他青年时代来庐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的沸腾岁月,不禁热泪滚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