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个真实的叶问:历史上叶问到底活了多少岁( 二 )


当时叶家的祠堂租给咏春拳传人、外号“找钱华”的陈华顺作武馆 。6岁那年,叶问看到陈华顺教授咏春拳,就非要学拳 。叶问的母亲考虑到叶问年纪小,身体也不强壮,学点功夫总会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就同意叶问拜师学艺 。
叶问年纪虽小,却哄得他那七十多岁高龄的师傅对他疼爱有加 。当年陈华顺的儿子偷了他的药书和武术书,当了六十两银子 。陈华顺把书赎出来时,干脆送给了叶问 。陈华顺一生教了36年拳技,先后收了16名弟子 。想不到就是这名年纪轻轻的关门弟子,竟成了他日后的承继者!
叶问投师习艺不过三年多,陈华顺便与世长辞,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位年幼的弟子,再三叮嘱二弟子吴促素照顾他 。
香港奇遇,再得师叔真传
1908年,叶问得其姻亲庞伟庭资助,到香港求学,就读于赤柱圣士提反书院 。
当时正值清末,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 。在学校里,英美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 。叶问个子矮小,相貌清秀,更成了他们欺负的对象 。谁知叶问奋起反击,将外国学生打得抱头鼠窜 。后来,又有外校一些学过拳击格斗的外国学生过来挑战,都被叶问打得一败涂地 。渐渐地,叶问的功夫便名声在外了 。
有一天,一位姓冯的佛山籍男生,也是“南北行”的少东家,说家里有一位世伯,听说叶问会打咏春拳,而且从佛山来,便邀请叶问到南北行见个面 。
两人见面,世伯要跟叶问黐(ch?)手(咏春拳最常用的训练方式) 。身为“咏春三雄”的叶问,出道之后罕逢敌手,二话不说,脱了长衫往茶几上一放,便与对方黐起手来 。一搭手,叶问心里陡然一惊,他想起师父生前说过:如果遇上硬梆梆的对手,不用怕,那人功力有限﹔但如果遇上双手像烂毛巾般搭着不放的对手,便要小心了 。
叶问此时正遇到了第二种对手,他在那世伯手里根本没有办法进攻,他使出的“绝招”刚一经接触,便给人家轻轻带过,他却连对方手脚怎样动作也看不清楚 。对方却也无意伤他 。叶问烦躁至极猛然出击,结果剎那间被世伯施以一招“漏手抱琶”打倒在地 。
年轻气盛的叶问,败倒之后甚觉难堪,拎起长衫一语不发地走了 。三天后,世伯再约叶问见面,说:其实你已相当不错,是否想学得更好一点?叶问答:我来香港是读书的,没有钱??世伯说,我教你咏春拳不收学费,你学成后回到佛山应是无人能敌,到时你只要告诉别人,教你的人是梁碧就行了 。
原来,此人正是咏春拳集大成者梁赞的二公子梁碧 。梁赞有两个儿子,长子梁春,次子梁碧 。兄弟二人分别学到梁赞的绝技,梁春学了中医,梁碧学了功夫 。梁赞死后,其经营的药材铺“赞生堂”顺理成章交给了梁春,经济大权也落到了梁春手里 。学功夫没收入,梁碧只好向哥哥要钱 。要得多了,兄弟间的关系开始恶化 。
梁赞去世后,他的徒弟陈华顺大概不知道梁碧也学了咏春拳,就对外人说,只有自己才是梁赞功夫的传人 。为此,梁碧更为郁郁,遂离开佛山,出走香港,栖身于朋友冯某在香港文咸东街开的南北行 。南北行经营中国大陆和南洋之间的贸易,里面有很多客房,可以免费吃住 。
就这样,初来香港的叶问机缘巧合地与师叔梁碧相识,从此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跟他学习咏春拳,一直到叶问1913年离开香港 。
武技非凡,多次大显身手
1913年,20岁的叶问告别梁碧,回佛山继承祖业 。此时,他的咏春拳已突飞猛进,有些人误以为他学过别派武技,将他当作“叛徒”看待 。
殊不知,咏春拳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精奥哲理的武学 。陈华顺虽然武功卓越,但终究碍于学识,难以将自己所知的精妙之处传授给下一代 。故此梁碧的武功虽然未必敌得过陈华顺,却偏能调教出一位武技卓越的叶问来 。日后叶问能成为一代宗师,也与他自身的学识修养不无关系 。在香港读书期间,他就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知识,还经常用力学原理、几何角度去解释拳法 。